王傳福總結比亞迪三十年:“敢”的精神貫穿始終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20日報道 “我跳出穩定的人生軌道,下海創立比亞迪,從小廠房走到上市公司,正是靠着‘敢想敢幹’的精神,才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纔有了後來無限的可能。” 11月18日,比亞迪成立30週年活動現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首次講述比亞迪30年創業經歷,他認爲:比亞迪過去三十年的發展經驗就是敢想、敢幹、敢堅持。

如今,比亞迪是全球首家達成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這既是比亞迪的全新里程碑,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回首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邁出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步時,王傳福說:“那時我已下定決心,下半輩子就幹汽車!而且,就要幹新能源汽車。”

王傳福的第一個“敢”的決定發生在1994,當時他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派到深圳做一家電池公司的總經理。彼時深圳正經歷着“敢爲人先”的創業熱潮,王傳福受此鼓舞決心放棄鐵飯碗,下海創業。“如果不是來了深圳,我就不可能有創業的念頭,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比亞迪。”

30年前的11月18號,王傳福拉起一支20人的小團隊開始研發製造鎳電池。沒有錢買設備,就把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來完成的工序,用「人+夾具」的模式來完成。就這樣,比亞迪有了第一條鎳電池生產線。此後,王傳福又帶領一衆工程師,克服技術空白,成功研發出有電壓的鋰離子電池。從無到有,比亞迪的“敢”還在繼續。

當比亞迪把電池做到了世界領先,王傳福開始尋找一個與電池相關的、更大的產業。他斷定,中國汽車產業在未來必然會繞過燃油車、發展新能源,“纔是中國汽車發展的唯一出路。”2003年,比亞迪完成了對西安秦川汽車的收購,拿到了進入汽車產業的入場券。

“研究的越多,我就越篤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絕對大有前途。”王傳福說,造汽車的決策很“敢”,但不是盲目的敢,更不是在賭,而是看清楚方向之後,才決定開乾的。

如果說“敢”的精神指引比亞迪一步步向前走,那工程師就是比亞迪之魂。

在生產製造電池的前幾年,比亞迪的產品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王傳福就要求工程師們把鋰離子電池最底層的機理,搞懂、搞透,從根子上理解技術,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快速成長的創業經歷,證明了,我們讓工程師放開手搞技術,這個路子是對的。”王傳福說,“在研發上敢砸錢,這不是燒錢,而是在存錢。”

然而,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並非沒有遇到波折。

時間來到2009年,比亞迪經歷銷量回落、渠道退網,進入了長達10年的沉寂期。“這十年裡,我們每個月的銷量都在三萬上下,大家都嘲笑我們是‘比三萬’”王傳福說,“特別是到了19年,利潤同比下降了40%,我們已經是命懸一線。”

這十年,在外人看來是比亞迪停滯不前的十年。但在王傳福看來,這是比亞迪成長的十年。“19年,我們的淨利潤是16個億,但是扣非淨利潤只有2個多億,在研發上,我們卻砸了80多個億。”

此後,比亞迪陸續推重磅技術,包括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易四方、天神之眼、雲輦、璇璣架構、第五代DM、易三方等等,迎來了比亞迪“技術大爆發”的同時,銷量也如同坐上火箭一般,迅速攀升直至成爲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今年10月的銷量更是突破了50萬臺,再度刷新了中國品牌的月銷量紀錄。

“如果說,當年比亞迪選擇造電池、造汽車,是‘敢想敢幹’;那我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更多是因爲‘敢堅持’。”王傳福總結說道,是技術給了比亞迪“敢”的底氣,而“技術”的背後,則是“工程師”。

“即便我們所有財產,包括廠房、專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師還在,就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隨着一臺騰勢(參數丨圖片)Z9緩緩駛出生產線,意味着比亞迪成爲全球首家達成1000萬輛新能源車的車企。比亞迪取得第一個500萬輛成就,用了15年;而第二個500萬輛,只用了短短15個月。

發佈會上,王傳福向遊戲科學創始人兼CEO、《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交付新車,馮驥了成爲比亞迪第1000萬輛新能源車車主。

站在1000萬輛的里程碑節點,比亞迪並不需要銷量來再次證明自己。而面向未來的30年,比亞迪要代表中國汽車打造世界品牌,用世界級品質講好中國故事。

說到今年最炙手可熱的國貨IP,非《黑神話:悟空》莫屬。製作人馮驥與其團隊一起,向世界展現了東方神話的神秘力量與現代遊戲科技的非凡魅力,也讓世界看到和了解到中國遊戲產業的無窮潛力。

“20年前,我和很多人一樣對汽車的認知,就是進口車強於合資車強於國產車。” 馮驥說,“然後,比亞迪在這些年裡,不斷用更新、更強、甚至有些超前的產品,持續刷新我的認知,我才發現原來中國汽車,可以做到這樣的高度。”

正由於兩個品牌精神的高度契合,今年開始《黑神話:悟空》與比亞迪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從中華文化爲源,以科技與創新爲動力,一同向外界講述振奮人心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