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溼冷怕關節痛...醫提「室內最佳溫溼度」還不快設定?

專家指出,要避免關節疼痛加劇,室內最好控制在26度、溼度約60%-70%。(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民衆身體就像氣象臺一樣,一變天就關節疼痛!研究也顯示,約三分之二關節或慢性疼痛的病患氣候變化時症狀會加劇。對此,專家指出,因爲上班、上課的關係,多數人都長時間待在室內,其實室內溫度和溼度也會影響疼痛狀況建議最好控制在室溫26度、溼度約60%-70%,另外也可適度熱敷和運動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康峻宏主任指出,很多病患形容自己是氣象臺,症狀經常隨季節或氣候改變而波動,尤其又溼又冷的天氣,容易導致肌肉緊繃,造成身體筋骨筋膜疼痛,關節炎發作

康峻宏進一步解釋,氣溫下降或是氣壓改變,都可能使血管收縮,周邊血液循環也會較差、交感神經較興奮,軟組織特性也可能改變,且有些動物研究甚至顯示,長期暴露於冷溼狀態,關節軟組織會產生類似發炎反應,疼痛反應加重,原有骨關節風溼或疼痛症狀也會因此惡化。

康峻宏建議,建議可選冷氣除溼功能或方便設定的除溼機、電暖器來維持室內溫溼度,並適時補充水分,以免人體水份流失,另外,平時也可適當熱敷舒緩痠痛,溫度建議在38度到40度間,一次時間10-15分鐘。

而在運動方面,要選擇訴求在個人柔軟度範圍內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屬於簡單、和緩可訓練核心的運動,如伸展、皮拉提斯等,但物理治療師陳至潔也提醒,每個人狀況不一,若原本已有疼痛的病患或對身體狀況有疑慮的民衆,運動前要先諮詢,由專業人員根據個人狀況,提供適合的運動處方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