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樂活 你有機了沒?
「在作有機農業的過程中,儘管十年裡,讓我賠了1,500萬,但,我就是不想放棄;因爲放棄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堅持下去,就會有希望!」就是這一股傻勁和堅持,讓大同有機農場的負責人林慶祥有今天豐碩的果實,少量多樣化經營、有機農法,讓他的農場呈現欣欣向榮景象,來自四方的訂單,包括永豐餘、統一等企業以及民間等機構與消費者,「沒有一個禮拜前預約,真的很難有現貨可以供應。」他靦腆地笑着說。
致力於有機農業二十餘年的社團法人臺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簡稱食農遊藝社)理事長李美雲,於2004年向農委會農糧署提出「有機農業推動志工種子團隊」計劃,多年來因此培訓出的志工,分佈全臺各地。這批經過培訓的種子志工,不管是身體力行投入有機產業,或是實踐有機生活;有機,已慢慢在他們的努力下,蔓延到生活周遭。
體驗之旅 認識有機農法
爲了進一步加深社會大衆對有機的概念,食農遊藝社開始推出一連串有機農產業的學習體驗觀摩之旅。李美雲表示:「如果不從消費者的觀念開始着手,讓社會大衆真正認識有機,進而去接受、認同這個產業,有機很難從根建立起深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若能真正全方位地落實有機生活,就能帶動這個產業的發展,促進臺灣農村的繁榮,讓流失的年輕勞動人口再度回到家鄉。」
99年12月的有機農產業學習觀摩之旅,多達72人,來自四面八方有志於從事、推廣有機生活的人,一早即在臺大校門口集合。其中,甚至有來自宜蘭的泰雅族寒溪部落的參與,「矢志發展村落內的有機農業,藉此開拓觀光旅遊」,是寒溪部落於清晨四點多即動員十幾個人抵達現場的理由。
被部落內居民推舉爲班長的嚴德財即表示,目前部落內以有機農法種植的作物,除根莖類蔬菜頗有成效外,葉菜類一直存在有嚴重病蟲害的問題;此行最大目的,即是希望能借此找出解決之道,瞭解如何在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情形下,種植出真正的有機作物。
其中,大同有機農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火龍果園中,爲了防治不斷蔓生的雜草,以及保有水分,遍地種植如地毯般的霹靂草。
什麼纔是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驗證基準政府已經正式訂出規範。土壤、灌溉水、農藥檢驗以及農場周遭生態環境的營造、符合規定供農作使用之土地和產銷過程的確實記錄等各項驗證,才能確認是否爲有機栽培。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依賴化學肥料或農藥,只憑「自然力」及「地力」栽培作物的方式,並非是放任其自由生長,而是採用非農藥的自然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法)或使用有機肥料(如堆肥)。因此,有機農產業學習觀摩之旅中,特別安排了位於臺中縣霧峰鄉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什麼樣的土壤,適合什麼樣的作物生長,猶如濁水溪所孕育出來的稻米,好吃的秘訣之一,即是沖積出來的褐黑色土壤,因爲黏性高、有機質豐富,特別利於作物生長。正因爲土壤和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所以試驗所亦提供免費的土壤檢測工作。
生物防治 發揮極大功效
至於藥毒所,在有機農業中,更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檢驗作物中是否含有的重金屬成分、藥物殘留之外,還在生物防治方面,發揮極大功效。
譬如面對危害青蔥多年的甜菜夜蛾,過去早期的農民都是以採用徒手摘取蟲體的方式,成效不彰。後來,藥毒所利用病毒植入幼蟲的方式,有效抑制了甜菜夜蛾的危害。
一連串的觀摩之旅,從專業單位,試驗所到藥毒所,以及大同有機農場十幾年來對有機農作物的堅持,不僅見證了臺灣對有機作物的努力,更在無形中,激勵了衆多有志於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