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兒少7成運動量不足 兒盟:課餘運動僅3.3小時

兒盟發佈的「2024臺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指出,臺灣11歲至13歲學童運動狀況令人擔憂,有7成以上運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近4成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2成學生體能不佳。圖/兒盟提供

2024年夏季奧運於法國巴黎登場,掀全球運動熱潮。兒童福利聯盟發佈的「2024臺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顯示,臺灣11歲至13歲學童的運動現況令人擔憂,7成以上運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近4成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2成學生體能不佳。除此,超過半數的兒少不曉得今年有奧運盛會。呼籲政府、學校和家長共同改善兒少運動環境,提升身心健康。

WHO建議兒少每週運動應達7小時以上,即扣掉體育課至少還要運動5.5小時,然而據兒盟調查,臺灣兒少的課餘運動平均時數僅3.3小時,僅29.3%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能運動達5小時以上,且隨着進入國中,達標比例顯著下降,換言之,有7成以上的兒少運動量不足。此外,56.2%兒少課外運動時間不到兩小時,當中甚至有38%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18.4%學生體能不佳,跑操場時容易感到胸口痛或快要昏倒。

兒盟調查顯示,有86.1%的學生會期待上體育課,但目前臺灣中小學的體育課每週2節,等於1周僅有約1.5小時的體育課時間,也難怪調查有53.7%的學生表示非常希望體育課時間能再多一些。

而學生實際上體育課的狀況,67.4%的學生表示體育老師會指導、糾正學生運動;且當詢問體育課是否會有喘、流汗、很累的感受,54.7%學生表示總是或經常如此,反映出運動強度也不足;甚至還有6.7%的學生表示體育課會被借去上其他課或考試。而下課時間也因爲各種原因而未被充分利用,僅34.7%的學生表示下課時間經常去運動。

此外,根據調查,臺灣女生運動量普遍低於男生,且隨着升學階段而擴大差距。其中,國小女生有20.2%的課外運動時間達5小時的標準,但到了國中卻只剩下11.5%,僅1成達標,遠低於男生的36.8%。

兒盟從調查中比較父母親運動習慣持孩子運動的情形,再將孩子們與家長的運動習慣交叉比對,結果發現,父母的運動習慣確實與孩子的運動狀況息息相關,父母都運動的孩子課餘運動量達5小時有34.9%,比父母都不運動的孩子達標25.3%多一成。

兒盟呼籲家長以身作則,培養自身運動習慣,並陪伴孩子運動,要鼓勵孩子參與校內外運動性社團及課程。學校則要增加體育活動,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如美國中小學每天均安排體育課;法國每週小學200分鐘、中學250分鐘;日本小學每週90至35分鐘,中學100分鐘,甚至許多國家已從教育政策着手解決兒少運動不足的問題。

兒盟也政府加碼動滋券,並創造女性友善運動環境。數據顯示運動習慣在升國中階段下滑特別快,因此建議將動滋券發放年齡下修至國中一年級,提供更多友善的場館及課程資源,公共運動空間亦應設置女性優先的場地、增加女性專用更衣空間,提升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