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劉德音:歐美要自建半導體產能是不切實際的

臺積董事長劉德音。(圖/資料照)

記者周康玉臺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產能短缺下,歐、美相繼傳出自建半導體呼聲,其中英特爾更是於日前宣佈要新建兩座先進製程廠,對此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30)日表示,如果歐美自建產能是爲了自我滿足(self-efficiency)而擴張,在經濟上是不切實際的(economic unrealistic)。他直言,歐美可以做一些基礎的、防禦性產能(infrastructure defence),但整個供應鏈要移轉到歐美、或歐美要能自我滿足,會造成大量無法獲利的產能(non-profit capacity)

劉德音今日於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度會員大會中,連任理事長,並於會後接受外媒訪問,對於歐美欲自建產能,他直言上述看法。

對於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甚至全球供應鏈短缺情形,劉德音認爲,各國以爲在臺灣生產,就不用擔心(產能問題),但其實問題根源不在於生產地,是無論生產地在哪各國,短缺狀況都會發生(regardless where your operation is located)。

全球半導體缺貨三大原因

劉德音分析造成全球大缺貨原因有三,包括新冠肺炎中美貿易、5G及AI科技趨勢

第一是新冠疫情破壞(destructed)了全球各個產業,也重構整個庫存報價(pipe offer),再加上疫情加速在家工作遠距教學生活型態改變,進而加速的數位化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

第二是中美貿易紛爭,造成產業三大變化,包括供應鏈遷移(supply chain shifting)、市場遷移(market shifting)、不確定性增加(uncertainty)。

第三是AI、5G大趨勢發展的推動,但這都是根本上的增加,以臺積電而言,有足夠時間財力來應對此部分的產能需求。

劉德音表示,疫情是人類百年來才發生一次的大事件,且影響衝擊不只半導體,而是各產業都解構、重建,這項因素將會隨着疫情緩解而慢慢消失

第二項因素影響性增溫或降低,完全要視中美雙方協商、溝通。第三項5G、AI發展因素,則是無論生產地在哪,都會持續發生的科技大趨勢。

綜合上述,劉德音認爲,希望世界對臺灣不要有一個誤解,在上面三大原因推動下,產能吃緊都會發生,跟生產地在哪無關。

親口證實有重複下單問題

業界傳出不少擔心重複下單(over booking)的聲音,劉德音表示,當市場出現不確定性,絕對會有(double booking);同樣地,當市場分佈、市佔(market share)改變時,也一定有。

對於市場可能充斥着重複下單、拉高庫存的現象,對於產能都已經缺到排隊的臺積電而言,要如何因應?劉德音表示,臺積電會針對整體市場做需求性分析(total market demand analysis),清楚區分哪些纔是真正的緊急性需求(urging demand),哪些是增加庫存的訂單

劉德音直言,現在最緊缺的28奈米制程很不足夠,但如果從全球產能來看,供給還是大於需求。當然以臺積電自身而言,還是會爲了客戶增加產能,但這並不是結構的問題,比較多是爲了客戶管理(customer management)而做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