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杜鵑花季 啓動覆育瑠公圳
明(11)日透過臺北市政府與臺大共同開幕的臺大杜鵑花節×臺北杜鵑花季活動,將啓動與臺大合作覆育瑠公圳的計劃內容。(臺北市觀傳局提供)
「瑠公圳」過去是滋養臺北盆地的古圳道,至今已經有超過270年的歷史,但在都市化的過程中,瑠公圳也慢慢因加蓋、廢棄被淹沒。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提出重現瑠公圳意象,找回城市的歷史水文記憶。於是提出與他自己的母校臺灣大學合作的計劃,打算把曾穿過臺大校園的古圳水道,與校園附近新生南路上古圳意象共同覆育聯結,找回這歷史的記憶。
近幾任臺北市長皆提出復原瑠公圳的想法,柯文哲與臺大共同合作的計劃中,要把這條屬於臺北城開發記憶的的古圳意象在臺北市重現,明(11)日透過臺北市政府與臺大共同開幕的臺大杜鵑花節×臺北杜鵑花季活動,將啓動與臺大合作覆育瑠公圳的計劃內容。
日治時代1901年頒佈〈臺灣公共圳埤規則〉,瑠公圳及更早存在的霧裡薛圳皆被認定爲公共埤圳,後續這幾條圳道整併爲「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其中包含第一干線、第二幹線(原霧裡薛圳)與大安支線。主幹道從新店碧潭,一路經過景美地區,到公館附近分流爲第一干線、第二幹線與大安支線。
第一干線往松山興雅地區,灌溉當地農田,目前在信義路五段的中強公園還保留一段圳路,爲五分埔支線;目前在臺大進行復原圳道工程的部分,就是大安支線;而過往在溫州區域一帶的圳道,就是所謂的第二幹線範圍,爲原始的霧裡薛圳。
北市府未來將着手新生南路位於臺大旁的古圳意象覆育,與臺大復原完成的渠道,也計劃將聯結在一起,藉由覆育水圳,把過去灌溉功能的水圳,轉變成有休憩文化意義的親水城市意象,喚起老臺北的歷史與生態保育概念。
瑠公圳的覆育,也將是市府在2017臺北杜鵑花季活動中,與臺大杜鵑花節共同合作與努力的方向。三月的臺北市,歡迎到包括臺大校園的臺北南區賞花、聽音樂、踩街聞書香,更多詳情請上2017臺北杜鵑花季官方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