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進化論

麗江是一個適合做夢的地方,無論是爲了心中的信仰而來,還是嚮往自然之美而來,麗江都能讓你找到歸途,而我這次的麗江之行則是邂逅一個“精靈(參數丨圖片)”,它就是smart #1。對我而言,smart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應該是科比在2012年給smart拍攝的廣告,澄清了不少人對微型車的誤解。當時車長僅2.6米,高1.5米的smart載着科比和副駕小朋友在古都的巷子裡穿梭,極大刺激了觀衆對於這款小車涉足未知領域和承載能力的想象空間。如今斯人已逝,曾經我們印象中的那輛穿梭在城市間的“精靈”也“長大了”,脫胎換骨成爲了一輛純電SUV。

雖然smart #1經過了重新設計,尺寸也增加了很多,但依舊保留着以往人們對smart車型的影子。整車以圓潤的線條作爲設計基調,大量採用曲面來營造雕塑感的視覺效果。正面最吸引我矚目的是它繼承概念車的賽博光影貫穿式LED大燈組,勾勒出靈動十足的韻味。

還有下方黑化的內凹式進氣格柵,在這個大嘴裡可是佈滿LED小燈,90多種燈效隨着不同音樂風格律動,隨心組合全車多處交互燈光。此外,裡面也隱藏了AGS主動進氣格柵,可改變進氣格柵的開閉來控制進氣量及風阻。可以說整體效果年輕精緻但又不失時尚、科技感,甚至還有一些呆萌的即視感。

與車頭相同,大面積曲面應用營造出簡約的車身側面線條,“四輪死角”的設計讓你見到它的第一眼就會覺得有一種很“敦實”的感覺,更是讓這樣一臺4,270 mm 長度的車型擁有了2,750的超長軸距,要知道,這樣的軸距在緊湊型A級車裡也不過如此。

當然,雙色車身的設計,懸浮式車頂、隱藏式門把手乃至無框車門這些流行的元素一個都不能少。另外,車身側面的logo和標識同樣也不會缺席,門把手彈開之後smart品牌logo便揭開面紗;B 柱上「Styled By」的徽標,裡面還有特意加上了奔馳的 logo 而不是字母,要知道歐洲版本的 smart #1 是沒有這個設計的;C柱還使用了一個大大smart品牌logo。並且C柱上的品牌logo還可以升級成璀璨星辰發光logo和“滿鑽”的形態,滿足少女們購車後體現個性的需求。

轉到車尾,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簡潔的尾部設計,沒有過多的線條進行點綴,卻多了一份簡單的優雅。尾燈組設計呼應了車頭Y字型日行燈的設計,燻黑的尾燈組會給你一種運動車型纔有的戰鬥氛圍,而在點亮後的效果卻是非常的璀璨,很有奔馳的味道。

既然是與奔馳聯合設計的車型,除了外觀,內飾設計同樣是奔馳的拿手好戲。輕奢的格調,簡約的設計,當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就被深深的吸引,就算擋住車標,你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來自奔馳設計的神韻。隨處可見的弧度撫慰人心,不同材質與64色氛圍燈交相輝映,12.8英寸中央觸控屏界面很別緻,內置了“靈感星球”smart OS全場景數字生態車機系統,裡面還有一隻會動的小狐狸(語音助理),開車的時候喚醒小狐狸就可以隨時操作查詢、音樂、導航等功能了。夜間打開車內氛圍燈,Beats音響也會同時點亮,很有格調,除了設計之外,還有一些實用的細節,質感都頗爲精緻。比如出風口旋鈕的阻尼、窗控金屬按鍵的阻尼和觸感、蓋板阻尼,甚至是扶手箱開啓按鍵的細小阻尼等等等等。不得不說,奔馳團隊在營造豪華感方面,不會令你失望。

雖然smart #1的的外觀給我的感覺是呆萌的,內飾則是有着輕奢般豪華的,但作爲一臺後置後驅,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343N·m,配備有66kWh三元鋰電池組,官方公佈的0-100km/h加速時間爲6.7s的後驅車,我想,駕駛才應該是這臺車最爲驚喜的地方。雖然6.7s的加速對於電動車來說並不算快,但也完全滿足日常使用了。

smart #1 的駕駛模式分爲 Eco、標準和 Sport 模式。不管哪種模式下,油門踏板響應非常線性。具體到 Eco 模式下會在踏板初端有一些延遲,而 Sport 模式下的響應會快很多。前麥弗遜 + 後五連桿的結構,讓我在試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它良好的支撐性與濾震效果,而235/45 R19 的輪胎規格在過彎時如果“電門”用力過度,尾部則會出現擺動,這也許就是後驅車的樂趣所在,當然,這樣的操作在城市道路中還是危險的。而對於喜歡玩車的朋友們而言,這臺後驅小車是可以漂移的!

隨着smart的進化,選擇與吉利聯姻,利用smart的品牌調性融合吉利的技術,誕生出符合這個時代喜好的電動車,一定程度上也填補了國內市場對精緻小車的貧乏。從而smart #1也進一步拓寬了smart品牌的受衆。20萬元解鎖奔馳設計和勝過奔馳同價位車型的配置、和駕乘體驗。這樣的一輛精品小車,我相信不少人都願意爲它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