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監管新制 破除准入隱性壁壘

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客戶辦理購買基金業務。(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近日公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明確對私募基金行業管理,這也是私募基金行首度被納入全大陸統一的市場準入體系。這意味過去私募基金被詬病准入難、特別是民營企業難以入門問題將得到改善。

尤其在新版准入負面清單下,各地工商部門與金融監管之間形成資訊共用聯動機制,對私募基金市場準入標準進行統一、提升准入透明度業界人士看來,私募行業負面清單制度的確立,將健全行業信用體系、發揮市場機制,爲具備專業投資能力優質私募機構塑造更有利環境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過去不少機構人士抱怨,不同地區監管部門對私募基金准入標準不一且流程不透明,動則出現工商註冊窗口開開停停;對民營私募機構存在歧視等市場準入壁壘

因此在新制發佈下,對民企意味着私募股權基金的市場準入隱形門檻消失,行業朝「扶優限劣發展,並要讓僞私募逐步出清。

具體透過大陸工商總局數據觀察,登記名稱中包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名稱的合夥企業共35.87萬家,但在中基協登記含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產品在內的機構爲2.84萬家。換句話說,目前納入中基協登記備案的機構僅佔7.9%。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符星華解讀,這是大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史的重大改革,市場與行業監管部門加大對打着私募基金管理旗號,卻不從事該業務的監管力道。舉例來說,未來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註冊名稱和經營範圍原則不得使用「基金管理」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