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申遺成功 探尋古老絲綢非遺景點
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絲綢之路”是我國參加的第一個跨國申遺項目,包括中哈吉三個國家共33處遺產點。中國段部分涉及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四省區20多處遺產點。讓我們沿着絲綢之路的足跡,探尋非遺景區的古老厚重。
1.大雁塔
非遺景點"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E%2FE5%2FE5175B96E69C3033B4E9A3FD41D65EEE.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大雁塔即大慈恩寺塔,位於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是西安現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視爲古城的象徵。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先後有西周、秦、西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與雅典、羅馬、開羅齊名,並稱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等近百個皇帝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的宮廷生活。鼎盛的漢唐時代,長安是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起點。現代西安是中國西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綜合科技實力排名全國第三,是亞歐大陸的重要樞紐,是一個科技、工業、旅遊三業並舉的現代化城市。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0處,登記在冊的各類文物保護點多達2944處。是全人類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庫車縣城西北鹽水溝東側,在維吾爾語中爲“紅嘴老鴰”或“紅色哨卡”之意,這座巍峨的古軍事建築,歷經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猶存,是絲綢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2001年由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小雁塔
西安市薦福寺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建於公元707年,共15級,約45米高。
4.鎖陽城
甘肅“安西國家級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裡的我國目前軍事設施體系保存最爲完好的古城池遺址——唐瓜州城(鎖陽城)。
克孜爾石窟有4個石窟區,正式編號的石窟有236個,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毀,還有81窟存有精美壁畫,爲古代龜茲國的文化遺存。
高昌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里,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里,196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昌故城同時也是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22處申遺點之一。
7.唐大明宮遺址
唐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在唐代是長安城三大宮之一。
蘇巴什佛寺遺址分東、西兩寺,在銅廠河東西兩岸。東寺已毀,存廟塔、僧舍遺蹟。用土坯建造,存有三座高塔。西寺亦用土坯建造,尚存僧舍殘垣和數處高塔,北面有一排佛洞,洞壁上刻有佛像和龜茲文題刻。曾出土漢、南北朝、唐代錢幣,銅、鐵、陶、木器,壁畫、泥塑佛像,還有書寫古民族文字的木簡、殘紙。寺內還發現過一座古墓。
9.崤函古道
位於河南省陝縣硤石鄉車壕村西南約2000米崤函古道遺蹟。近日,國家文物局最終確定了《絲綢之路中國段首批申遺名單》,其中位於陝縣硤石鄉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榜上有名,成爲河南省僅有4個點之一。
10.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蹟,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興教寺塔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靈骨的西安興教寺。興教寺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畔興教寺內。中國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教寺坐北朝南,門內鐘鼓兩樓夾道對峙,氣象莊嚴,遠眺終南山,峰巒疊嶂,景色秀麗,是佛教人士遊覽和瞻仰玄奘遺蹟的勝地。興教寺塔也是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22處申遺點之一。
12.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山西雲岡一起,被並稱爲中國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其壁畫而著名,龍門、雲岡以其石刻聞名,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雕塑獨樹一幟,以石窟多、塑像完美、延續時代長久而被稱爲“東方雕塑館”。
13.北庭故城遺址
新疆吉木薩爾縣城北面的古城遺址。裸露的古城牆。北庭故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城正北12千米處。古城規模宏大,略成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像個巨大的“回”字。內外城均有護城河,城池堅固險要。城內昔日的衙署、塔廟、街市依稀可辨,殘磚、碎石、陶片遍地。清代考古學家徐鬆曾對該城出土的唐代金滿城殘碑作過考證,證實古城爲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所在地。解放後,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古城中出土了唐代銅質官印“蒲類州印”、銅獅陶獸、開元通寶以及各種磚瓦當等,這些珍貴文物現在主要收藏在縣文管所。此外在北城牆處環發現了十間當年溯海軍士兵居住過的洞屋。
14.定鼎門遺址
河南洛陽,位於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廣場,利用特殊的三維技術在原有印記遺址土層上,“複製”出的車轍印、腳印以及駱駝蹄印等印跡保護區。
15.西安漢未央宮遺址
位於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裡,又稱西宮,劉邦稱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未央宮在西漢以後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七個朝代的理政之地,唐代也被劃歸爲禁苑的一部分,使用時間達360多年。
16.玉門關
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附近戈壁灘上的河倉城遺址,爲漢代長城、關隘、烽燧守軍的倉庫。相傳著名的“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現存的城垣完整,總體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爲黃膠土築成,面積633平方米,西牆、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及郵驛之路。北望長城,猶如龍遊瀚海。俯仰關外,大地蒼茫,人跡罕至,故唐代詩人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
大佛寺舊名慶壽寺,位於中國陝西彬縣城西十公里的涇河南岸,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大佛窟平面呈半圓形,徑約21米,高30米,窟內有石雕佛像三尊,大佛依巖跌坐居中,高24米,上體穿窟室中心而上。兩旁爲脅侍菩薩,身高5米左右。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精細。窟壁鑿小佛龕各種造像400個。大佛洞﹑千佛洞﹑羅漢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
18.漢魏洛陽城遺址
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都城遺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約15公里。西周初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在洛水之北,稱洛陽。東漢在此建都後,光武帝劉秀崇信五行之說,以漢爲火德已忌水,改“洛陽”爲“雒陽”。曹丕稱帝后,以魏爲土德,又改“雒陽”爲“洛陽”。
19.張騫墓
張騫墓座北朝南,南北長35.6米,東西寬20米,高5米,成覆鬥形。四周古柏參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對漢代石虎雕工粗獷,姿態雄偉,格局大方。墓前豎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釐米,寬80釐米,上刻隸書“漢博望侯張公騫墓”,是清幹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所立。左側有碑“漢博望侯墓碑記”,爲清光緒時城固知縣胡瀛濤立。右側一碑,上刻“張氏後商”諸名。
20.炳靈寺石窟
位於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最早稱爲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後稱炳靈寺,“炳靈”爲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