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 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

(原標題:多部門:到2025年基本建成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疾病防控制局聯合印發《“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建設目標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體系完整、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顯著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廣大人民羣衆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資料圖:一家醫院內場景(圖文無關)。張亨偉

《方案》要求,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達標建設,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滿足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國家和重點區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備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

各地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切實加強本地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

針對呼吸系統等重大傳染病,在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依託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佈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具備聚集性疫情暴發時大規模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能夠按照國家要求第一時間馳援其他疫情嚴重地區,承擔本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培訓任務,託管或指導當地傳染病醫院提高綜合救治能力,把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依託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在全國範圍內以省爲單位開展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教育、科研等綜合功能,具備大批量傷員立體化轉運、集中救治、救援物資保障、信息指揮聯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水平。

《方案》指出,建設若干國家醫學中心,形成一批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數據彙集平臺,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臨牀科研成果轉化,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在執行好《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我國重大疾病發病率和地區、人羣分佈等情況,進一步擴大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地區、輸出醫院和專科範圍,同步將承擔輸出任務的高水平醫院納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23年覆蓋所有省份,完成全國範圍的規劃佈局,到2025年基本完成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羣衆危急重症、疑難病症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改善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增加康復、護理資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點人羣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並加快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能力。

《方案》強調,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根據“平急結合、高效準備,專兼結合、合理佈局,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原則,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

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大力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強化臨牀科室中醫能力建設,建立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機制,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推動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成爲全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人才隊伍培養和醫療模式推廣的中心,在區域內乃至全國發揮中西醫協同發展“旗艦”引領作用。

遴選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圍繞心腦血管、腫瘤、骨傷、婦科、兒科、康復等優勢病種,打造名科、名醫、名藥,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幹人才,推動一批中藥製劑開發應用,加快省域內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