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藥食同源優勢 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衆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人們越來越重視保健和養生,中醫藥知識體系中的“藥食同源”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認爲,應遵從中醫本質,明確藥食同源理念內涵,充分發掘中醫文獻資源,完善現行藥食兩用品種管理辦法,使優秀的藥食同源理念成爲促進民衆健康的源泉。

藥食同源理論現代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藥食同源”是近年來中醫界學者總結歷史經驗和相關理論後提出的新概念。雖說藥食同源的專業名詞出現於現代,但是,藥食互用的現象卻貫穿了整個中醫藥發展史,乃至整個中華文明史。

藥食同源理念的本質是“萬物皆可入藥”,中醫也是按照這一原理進行醫養實踐的。在本草著作中,米穀稻粱、雞鴨魚肉皆有性味功效,歷代食療本草、食物本草中,記載有治療功效的種類多達上千種。但是,現行的藥食兩用物質管理辦法是將藥物名錄中具有食品功能的物品挑選出來加以管理,品種和範圍有所縮窄。

此外,藥食同源是中醫藥學的組成部分,由此派生出藥食兩用概念和相應的品種。筆者認爲,藥食兩用物質管理辦法對“藥食同源”“藥食兩用”概念、內涵、外延、標準、規範和發展歷程,以及傳統思維和現代規範的相融性等等,缺乏深入的研究。

除了缺少縱深研究外,不重視古典文獻研究也是當前亟待改進之處。《食療本草》《飲膳正要》《救荒本草》等很多中醫古籍中都記載了藥食同源物種及其使用經驗,更隱含着藥食同源理念的內涵、外延和實際運用準則等,應在相關法規制定時充分體現古典文獻中的相關內容。

深研藥食同源理論,完善藥食兩用政策

藥食同源理論充分體現了中醫對世界的認知,體現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完美融合。基於上述現狀,要充分發揮藥食同源理論優勢,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應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推動。

遵從中醫藥理論,明確藥食同源理念內涵、外延

現代醫藥、食品行業確實需要規範化、科學化管理,需要完善切實可行的制度體系。要大力弘揚藥食同源理念,就要對藥食兩用品種進行科學定位,界定範圍,這是充分保障民衆健康的必要舉措。同時,藥食同源應充分依照中醫理論,尋求食品資源的擴充和改良,真正發揮中醫優勢和特色,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養生食品行業。

要精研中醫文獻,充分利用古人智慧和歷史經驗。對藥、食、藥食兩用概念重新定義,明確其內涵和外延。首先,遵從中醫整體觀念的基本原則,深入研究“藥食同源”概念的本質及思想內涵,依託中醫典籍和本草著作,藉助現代食品、藥品的經典定義乃至管控原則,確定藥食兩用概念的外延所能涵蓋的範圍和種類,規範和釐清食物系統和藥物系統的邊界和重合內容。

充分發掘中醫文獻資源

《黃帝內經》有大量藥食同源的理論論述和藥、食區別原則的表述,《神農本草經》記錄了多種常用食物,如大棗、生薑、核桃、蓮子、蜂蜜、百合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也指明瞭藥食兩用的衡量標準。

陶弘景《本草經集註》將藥物按自然屬性進行分類,如“果菜米食”,將食物單獨列出專篇。這一分類方法被後世延續。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有“食治篇”,其中分類爲“果實”“菜蔬”“穀米”“鳥獸(附蟲魚)”等篇章,共收錄果、菜、穀米、鳥獸魚蟲155種。

宋代官修《太平聖惠方》設“食治門”,記載藥膳方劑160首。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則爲我國最早的飲食衛生和營養學專著,其中有230種單味藥食兩用品。

上述文獻是藥食同源理論取之不盡的資料庫,也是藥食兩用品種用之不竭的資源庫。只有在充分研究中醫理論和文獻的基礎上,才能挖掘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兼具養生保健功能的食品類別。

完善現行藥食兩用品種管理辦法

要區分監管對象,將食品屬性明確的物品移出名錄,或另立項目,放開管控。藥物屬性明顯的品種,應該擴充品種,充分利用。分類管理的原則還要兼顧不同產業、不同人羣以及不同訴求(如養生、康復、美容等),細化藥食同源理念下的行業分類。同時,必須重視中藥藥性原理,對品種、產地、炮製、配伍進行細化。

要充分兼顧地域特色、民族風情、飲食習慣,制定出符合民情、有溫度的管理辦法。■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3版,作者:王旭東 上海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