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試種成功!新疆沙漠種出水稻,畝產達到1051.5公斤

«——【·前言·】——»

2024年8月底,在新疆和田的沙漠溫室中成長的水稻迎來了第三波的大豐收。

工作人員們十分高興,將稻子收割下來之後算了一下,他們發現這種沙漠稻子的畝產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051.5公斤!

這讓很多人都難以置信,畢竟畝產如此之高的水稻,竟然會長在沙漠裡面!

我們都知道水稻是一種喜溼喜暖的農作物,所以本來它們是南方經常會種植的一種作物,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

新疆沙漠這種地方不僅缺水,溫差還非常大,按理說根本就不合適水稻生長。

確實是這樣,爲了能在沙漠裡面種出水稻,工作人員們確實花了不少心思,光是在科技方面進行攻關,就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

他們嘗試種植這款“新稻一號”品種的時候,不僅會人爲地控制它能接受的光照,還能控制它們所吸收的養分,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縮短它的成熟週期。

結果他們發現,從將種子種下去算起,這款水稻竟然花了75天的時間就成熟了!

這比自然生長的水稻成熟得快多了。

如果一年的時間裡面接連不斷地種植這種水稻,那麼能夠收穫5茬,這產量可是相當驚人的。

一畝地當三畝地用,每畝總產量達到5000公斤,這可謂是徹底顛覆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

那麼沙漠裡爲什麼能種出水稻來呢?

«—【·沙漠種水稻?·】—»

沙漠種水稻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水。

就算是有水,因爲白天的溫度太高了,地表的溫度也很高,所以水分很快就會蒸發到空氣裡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能將這些蒸發掉的水分鎖住就好了。

於是研究人員們很快研製出一項工作效率很高的冷凝回收系統,這樣蒸發掉的水分就又一次被回收起來,然後再次回到土壤中供應水稻的生長。

這樣不僅方便還能節約水資源,一舉兩得。

另外和田特殊的地理條件也爲沙漠種稻提供了天然優勢。

陽光充足,早晚溫差大,這能讓農作物長得更好。

而且沙漠地區一般無人居住,地價便宜,蓋溫室省錢。

本來這個地方想要做別的用也基本上不現實,正好拿來種水稻,反而減少了對其他土地資源的佔用。

另外能在沙漠裡面生活的蟲子可不多,而且本土的蟲子可能這輩子都沒見過什麼水稻,所以在這裡種水稻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也不高。

溫室裡面,工作人員們安排了一層層的加之,每層上面都能種植水稻,這樣的種植方式十分節省空間。

工作人員想要進去查看水稻生長情況的時候也比較省力,不需要走很遠的路,大多數時候甚至都不用彎腰幹活。

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沙漠種稻的成功,也爲未來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沙漠種稻的成功,不僅僅是科技的勝利,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它打破了傳統農業的地域限制,將沙漠變成了新的糧倉,爲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來,隨着更多科技手段的應用,沙漠種稻將不再是不可實現的幻想,而是成爲一種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業模式,爲人類的未來帶來更多希望。

«—【·新的農業模式·】—»

“吃飽肚子”這件曾經困擾人類數千年的大事,在科技的加持下,正在被重新定義。

人們不再追求簡單的溫飽,而是追求更高品質、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食物供給。

從智能化的垂直農場到廣袤沙漠中的稻田,農業正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預示着未來糧食生產的新模式。

這場變革的核心,正是科技創新,它如同強勁的引擎,驅動着農業生產力不斷躍升,重塑着全球糧食版圖。

智慧農業讓蔬菜種植更上一層樓。

在過去,農業生產主要依靠人爲耕作,受制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產量和品質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而如今,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設施農業正成爲“菜籃子”工程升級的關鍵。

中國蔬菜產量全球領先,佔到了一半以上。

高產的秘訣,離不開先進的設施農業。

比如四川天府新區建了個高科技的無人工廠,種菜不用人管,特別先進。

這個植物工廠有20層那麼高,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層層疊疊的種植架上,數十種瓜果蔬菜茁壯生長。

這裡實現了農作物從育苗到採收的全自動化種植,不受空間和地區氣候的影響,一年到頭都有成熟得瓜果可以收。

而實現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光配方”技術的應用。

通過對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施以特定的光照條件,可以有效調控瓜果蔬菜的營養和風味,使其“長得又快又好”。

這個工廠已經積累了700多種光配方,能滿足各種農作物的需求,包括糧食和蔬菜水果等平時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一些東西,爲精準農業提供了技術保障。

除了垂直植物工廠,設施農業也在向鄉村滲透。

北京平谷桃園村,原本是個經濟十分薄弱的地方,家家戶戶只能靠着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後來,一間老房子改造成的迷你植物工廠,只有350平米,卻塞滿了高科技。

工作人員通過精準控制光照條件和溫度、溼度以及調控營養液的釋放,使得蔬菜長得又快又好。

更重要的是,這種“小而精”的植物工廠模式,更易於在鄉村推廣應用,爲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垂直植物工廠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農業對土地的依賴,讓農業生產可以在城市中心的高樓大廈中進行。

而“光配方”技術的應用,則讓作物的生長更加精準可控,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

在鄉村,“小而精”的植物工廠模式,則爲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

沙漠種稻的成功,則徹底顛覆了人們對農業生產的認知。

在曾經被視爲不毛之地的沙漠中,科技的力量讓水稻茁壯生長,創造了農業生產的奇蹟。

快速繁育技術、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等創新技術的應用,讓沙漠變成了新的糧倉,爲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些案例都充分證明了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它打破了傳統農業的時空限制,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品質的保障,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隨着更多科技手段的應用,設施農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