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交蒸心火燥,大暑養生有講究

7月22日,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如約而至。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的時候,“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人們容易感到疲勞和不適。因此,大暑時節養生之道顯得尤爲重要。如何在這段時間裡享受夏日的美好、保持身心和諧,成了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西海岸新區第二中醫醫院鍼灸推拿二科主任王明波,請他爲廣大市民朋友送上一份大暑節氣養生指南。

飲食有“三忌”

貪涼傷身體

“由於高溫容易讓人煩悶抑鬱,心火過盛,影響心臟功能,因此大暑時節的飲食要注意‘三忌’——避免辣椒、羊肉、白酒等大熱食物,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同時,日常穿着應以清涼爲主,避免過厚過多,讓身體自然調節,適應季節的變化。”王明波對記者說道。

王明波認爲,大暑養生還應遵循“少動多靜”原則,在他來看,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過度出汗易傷津耗氣。“因此,我們應在清晨或傍晚較爲涼爽的時刻,選擇舒緩的運動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之後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防止身體受到傷害。”王明波說,除了選擇舒緩的運動方式外,還可以嘗試一些傳統的養生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這些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調節呼吸、平衡陰陽,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此外,睡眠時應避免貪涼。暑天悶熱,人們喜歡尋求涼爽,但過低的空調溫度或直吹的冷風都可能導致身體不適。建議市民朋友蓋好易受涼的部位,如腹部、肩頸、膝關節等,同時避免空調直吹,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王明波提醒道。

多吃這“三宜”

清熱又解暑

除了運動、睡眠需要講究,在飲食方面王明波也給出了他的見解。他建議大暑時節應多選擇蓮藕、鴨肉、綠豆芽這三種養生“寶貝”。

“蓮藕能健脾養胃,清熱安神;鴨肉滋補養生、清熱祛溼;綠豆芽有助於清暑熱、調五臟。”王明波介紹,市民朋友還可以適當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等含有豐富水分和維生素的食物,它們能夠有效幫助身體排除毒素,保持身體水分平衡。此外,夏季是水果的豐收季,適量食用一些時令水果,如桃子、李子、楊梅等,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補充營養。

在作息上,王明波認爲應該適當晚睡早起,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在保證6-7小時高質量睡眠的同時再加上半小時的午睡,有助於提高腦部供血能力,消除疲勞。

“在情緒方面,我們應該學會自我疏解。心靜可以緩解緊張情緒,令人心情舒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王明波表示,要學會轉移情緒,戒躁戒怒,以平和的心態度過炎炎夏日。此外,王明波還建議市民朋友嘗試一些放鬆心靈的方法,如冥想、瑜伽等。“這些活動能夠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放鬆心情,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養生“三秘訣”

身心更健康

除了”三忌”“三宜”外,王明波還建議廣大市民朋友掌握三個養生秘訣——避暑、避溼和穴位養生。

“夏季我們應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或暴曬,多補充水分,勤換衣物。”王明波強調,即使再熱,也不可大量喝冷飲、洗冷水澡,同時,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裡。

避溼方面,王明波建議要保持室內乾燥,避免潮溼的環境。“《黃帝內經》中講:‘溼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夏季多暑溼,會令人感到頭疼、胸悶。”王明波表示,日常起居要保持室內乾燥,多開窗通風。另外,外出時要少去湖邊、河邊潮溼的地方,不坐潮溼的樹樁、椅凳,以免引起風溼等症,或損傷脾胃,造成消化不良。

在王明波看來,穴位養生則可以通過按摩內關穴、陰陵泉和涌泉穴,來保護心臟、利水除溼、滋陰降火。據他描述,內關穴位於手腕掌側、腕橫紋上兩寸、橈側腕屈肌腱的尺側。此處的按摩方式爲手指指腹向下用力點壓,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有微微酸脹感爲宜,可以養心通脈、調節自律神經、寧心安神、解除疲勞、改善胸悶胸痛、心悸盜汗等症。“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此處的按摩方式爲手指指腹按揉,左右交替,2分鐘左右即可,具有利水除溼,調理三焦、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消化道不適的作用。”王明波表示,涌泉穴則位於足底第2、3跖骨間,跖趾關節後凹陷處,該處的按摩方式爲拇指較大力按揉,每隻腳20-30次,可緩解出汗過多引發的陰虛上火、口乾舌燥、焦躁不安等症。

“大暑時節,我們面臨着高溫的考驗。遵循‘三忌、三宜、三秘訣’的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保持身心健康。讓我們以一顆平和的心,迎接高溫的挑戰,享受夏日的美好。”王明波表示。

(青島西海岸報記者 龔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