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世界經濟雙軸心確立(陳國祥)
華爾街日報:中美悄然延長《美中科技合作協定》。(圖:Shutterstock)
美國帶領的逆全球化進程頗有斬獲,中國抗拒逆全球化的舉措展現績效,全球供應鏈重組亦有進展,如今的世界經濟逐漸形成「雙軸心」,以美國與中國大陸爲核心,逐漸構成親疏有別的雙元體系。
美元霸權仍然舉足輕重,美國的科技發展及其應用更是一日千里,獨步全球。從川普到拜登遏制中國發展的巨棒不斷揮動,已經重創中國科技產業的營運。在敵意鮮明的世局中,北京正在努力營造世界經濟救援者與政治安定者的角色,除了在「南方國家」中頗有斬獲之外,經濟衰退中的歐洲也積極尋求中國解方。
中國市場超大,製造業體系完整與技術精進獨步全球。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家最近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通過一系列圖表和數據分析,論證了中國在全球製造業領域無可匹敵的地位,並強調試圖將世界與中國這個製造業超級大國脫鉤不僅困難重重,而且會對全球及各國經濟產生不可逆的深遠負面影響。
中國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工業化進程,製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且涵蓋了從基礎原材料加工到高端技術製造的全產業鏈環節。這個「超級製造業大國」雖然在晶片等一些尖端產品上仍有短板,但在量上已遙遙領先,其製造業的總產值超過另外9個最大製造業大國的總和。根據經合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製造業資料,中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的35%,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6倍,德國的9倍。
超強的製造力讓中國成爲美國之外一個稱雄世界的經濟體。另一方面,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在亞、非和拉丁美洲砸大錢從事基礎建設,擴大了政經影響力。中國爲此背上沉重負擔,一些沿線國家深陷債坑,不少開發計劃停擺,連帶使「一帶一路」遭阻,迫使中國更加嚴格地評估新貸款項目,並且將對外輸出則由基建轉爲「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一帶一路」以新戰略再出發。
從南方國家到北方的歐洲,都希望從中國強大的製造力中獲取利益,雙邊經貿關係趨於密切在所難免,這正是美國的弱項,長期以來「去工業化」的結果,讓美國與多數國家的經貿關係呈入超局面,除了胃納量大的市場之外,美國與多數國家的經貿關係已經空洞化。這也弱化了美國外交的支撐力量。
世界經濟正向中國這個軸心移動,令美國更加焦慮不安。中國外長王毅日前在「兩會」記者會中談到中美關係時質問美國說,「美國如果一聽到中國這兩個字就緊張、焦慮,大國的自信何在?」美國面對中國雖然仍居優勢,但緊張與焦慮與時俱增。最近美國又針對11家中國公司實施新的貿易限制,令美國供應商更難向這些公司出口技術。
按照美方說法,這些中國公司有的參與之前被列入清單的特種技術中心提供無人機零組件,有的因涉嫌爲伊朗飛機制造工業公司採購航空航天零組件。這些指控都冠上「國家安全」的大帽,其核心關懷就是遏制中國崛起的勢頭。這正是「雙核心」經濟體系形成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