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不是強國的耗材(陳國祥)

美國拜登總統23日正式簽署《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完成立法程序。圖爲美國在臺協會人員參與2020年漢光實彈演習。(摘自美國在臺協會AIT臉書粉絲專頁)

長期以來,臺灣一直處在國際化抑或內政化的拉鋸中,近年因爲中美戰略對抗加劇,態勢越來越清楚,臺灣問題已經高度國際化。內政範疇內單純的兩岸關係,從來存在,於今尤然;以美中爲主軸的三角關係,將更決定性地左右臺灣的未來。中國大陸宣稱臺灣是中國內政問題,在法理上有其依據,但在現實上卻越來越沒有阻卻國際勢力介入的隔絕力量。

相反的,美國正運用一切手段管定臺灣的事,《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已簽署成法,其中涉臺內容超過50頁,內容涉及對臺軍事融資、加速對臺出售武器、加強對臺軍事聯繫等,甚至包含「美國政府派遣官員駐臺」計劃,顯已將臺灣納入美國國家安全體系。美國對臺不斷增強介入力道,一方面是因爲中國大陸對臺軍事脅迫的壓力持續增強,美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必須捍衛現狀,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美國對中國崛起挑戰其霸權深感焦慮,而使臺灣愈益成爲美國製華最管用的「抓手」。國際化與內政化的拉鋸使得臺海危局不斷加深。

臺灣主流民意抗拒統一,期待美國軍事協防合情合理,這與美國戰略利益是一致,可說是相互爲用,因此將美國協防颱灣視爲代理人戰爭,目的在於消耗中國的資源,挫損其實力,實際上忽略了臺灣維持現狀的需求。有人質疑美國大量軍事援助,目的在於伺機挑起兩岸衝突,遏止中國崛起,也就是要將臺灣「烏克蘭化」,這種觀點有其理據,但主要是從美國的利益着眼,而輕忽了臺灣多數民意不願在現狀下統一的無奈選擇。

美國協防颱灣是其不得不然的選擇。如果共軍攻佔臺灣,第一島鏈被攻破,其圍堵中國的戰略出現破口,將對日本等盟友構成安全威脅與心理震撼,也將大幅改變地緣政治格局,東亞將被中國主控。以兩岸的相對實力,美國如不出兵支援只提供臺灣武器、後勤、情報、技術等支援而不武力介入,臺灣將難長久自保,結果將使美國的保護承諾失信於盟友從而加速美國霸權的衰落。基於這些考量,美國也是臺海安全的當事國,並非只想把臺灣送去當砲灰。

問題在於其中的悖論,就是說美國積極加大協防颱灣的力道,究竟能否嚇阻中共犯臺或者增強臺灣擊退外患的戰力,抑或反而加大中共早日解決臺灣問題的緊迫感以及所施展的力度?這就是臺灣問題國際化反將加速內政化的必然結果。如何趨向期間的平衡點,實爲美國及臺灣當政者必須尋求的適切分際,以免烏克蘭悲劇真的在臺灣上演。

然而,民進黨政府只會簡單作答,一面倒向美國,跟着美國參拜,而不思全面性關照戰略情勢,爲臺灣謀求一個和平穩定的未來,自甘當美國製中的代理人或馬前卒,結果更惡化了兩岸情勢。臺灣有其自己的利益,應該站在主體性立場上靈活因應,而不應成爲強國的戰略性耗材。臺灣沒有條件反美,但如果合理的疑美也被執政者指摘,則只能當美國的傀儡,被其牽着鼻子走,其結果無非是加速臺灣在內政化的炮聲中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