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經濟選民看清楚(陳國祥)
民進黨設計出以天然氣和綠能作爲替代的能源轉型政策,在現實上根本不可行。天然氣、亞臨雙打擊,中油今年虧損上看300億。(中油提供)
這次總統大選聚集於兩岸及貪腐議題,較少論及經濟,但民衆多置身於經濟困境中,影響其對民進黨政績的評價,從而喚起換黨執政的念頭。因此,經濟問題雖未熱議,卻可能成爲選民投票的重要考量。
民進黨執政以來,臺灣經濟光環掉漆,除了40年前打下基礎的半導體產業之外,沒有新的產業登上世界領先地位,產業結構非常不平衡,也沒法提升臺灣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傳統產業更因爲政府缺乏引導、扶植措施,加上沒有自由貿易協定支撐,所以經營備極艱辛。
民進黨執政近8年來的經濟成績單可說是乏善可陳,一年多來各項數據更是慘不忍睹。經濟部發表的今年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達2.23%,是連續17個月負成長,預估情況要到明年1月纔有機會轉正,也就是至少連19黑。財政部公佈的10月出口數字,則是年減4.5%,爲第13黑。10月外銷接單爲年減4.6%,是連14黑;國發會公佈的景氣燈號也再出現藍燈,是最近一年第11藍。這些數據共同指向臺灣經濟衰退的現況與前景,而且都是經濟榮枯的重要指標。
臺灣出口、製造、接單都連續10幾個月呈現衰退的黑數,和政府無能密切相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臺灣的國際連結沒有進展,各種區域經貿組織進不去,自由貿易協定籤不下來,未來面對大陸方面準備的報復、制裁措施與取消ECFA,萬一民進黨繼續執政,必然要吞下苦果,經貿前程更加艱難。
不只經濟滑坡,貧富差距同時更加擴大,這兩年通貨膨脹遽增,實質薪資下跌,低薪問題變本加厲,富者越富,貧者的剝奪感越來越強烈,「有感通膨」和「有感貧窮」在社會中廣泛蔓延,中下階層民衆對於所得分化差距拉大更是感同身受。年輕族羣受害最深,他們過去被政治宣傳誤導,支持民進黨取得政權,但對於這種L型分化的現象毫無作爲。
民進黨執政帶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是能源政策徹底失敗,臺灣的缺電危機迫在眉睫。臺灣目前能源結構非常脆弱,主要原因是民進黨死抱反核神主牌,能源政策建立在這個前提上。當國際社會重新將核能定義爲「綠能」,又具體要求增加核電量來降低環境污染危機,民進黨和賴清德仍然全面排除核電。
民進黨設計出以天然氣和綠能作爲替代的能源轉型政策,在現實上根本不可行。癥結在於臺灣僅有2%的自產能源,另98%要靠進口,即使以天然氣能取代煤,天然氣又貴又不容易儲存,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儲存量僅8到11天,一旦共軍在臺海航道上進行干擾或封鎖威脅下,天然氣槽船無法入港停靠,臺灣的電力供應必然癱瘓。
綠能有其優勢,但成本仍高,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中,綠能發電的原本設計目標是2025年要達到15%;但目前綠能的佔比僅稍多於8%。政府在風電和光電都砸下龐大資金,但換來的卻是四處可見光電場破壞良田山林,風機侵犯漁民傳統漁場,而且官商勾結弊案層出不窮。美其名爲「綠電」,實則打着政府扶植的旗號,大撈特撈,鑄下無窮的後患。光是一項能源問題,民進黨就該下臺,否則政策沒有轉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