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元首外交 兩樣情(何振盛)

美國這次派特使出面仍無法助我穩住宏都拉斯的邦交,而習近平的「元首外交」已全面出擊,後續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恐怕相當深遠。(圖/shutterstock)

我國26日宣佈和宏都拉斯斷交,同天宏都拉斯馬上和中國大陸建交。雖然苦主是臺灣,但宏都拉斯所在的中美洲可說是美國後院,美國這次派特使出面仍無法助我穩住邦交,也可算是中美兩強的一次外交較勁。而事實上,隨着大陸走出新冠疫情,習近平的「元首外交」已全面出擊,後續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恐怕相當深遠。

自去年10月中共20大召開以來,確定連任國家主席第3個任期的習近平,隨即開啓了馬不停蹄的「元首外交月」,從10月底至12月初在國內外接連會見越南、巴基斯坦、坦尚尼亞、德國、古巴、蒙古、寮國與歐盟領袖,期間還親赴印尼、沙烏地阿拉伯出席峰會或進行國事訪問。同年12月底時任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的王毅就正式表明,中國的元首外交將掀起新高潮,主場外交亮點紛呈,並會深化中俄戰略互信,校準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航向。

今年3月大陸「兩會」召開之後,中國的元首外交更快馬加鞭地馳騁。事實上在兩會召開期間,中國就同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北京發佈聯合聲明,宣佈沙伊兩國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震驚國際。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固然是能夠促成沙伊復交的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恐怕是中國不扶植一方打壓另一方的相對中立客觀立場,才受到爭議兩造的青睞。

緊接着沙伊復交,習近平又風塵僕僕地趕赴俄羅斯與普丁會談。中俄雙方籤暑了14項包括糧食與能源的合作協議,並在聯合聲明中反對形成「陣營對抗」、譴責單方面制裁以及呼籲俄烏對話。外媒形容「習普會」是中俄國際地位與角色的互換,中國成了情義相挺的老大哥,俄國成了受到呵護的小老弟。

「習普會」之後,中國揭開突破美國圍堵的主場外交序幕,西班牙首相桑傑士、法國總統馬克宏偕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接連將於3月底至4月初訪問中國。範德賴恩首次以歐盟執委會主席的身分訪華,尤具意義。歐洲各國領袖爭先恐後地訪華,主因在於俄烏戰爭、安全與貿易等問題的解決,少不了中國,而在經貿關係上,歐洲也「不能失去中國」。

綜觀大陸卯足全力推展元首外交的用意,不僅在宣示中國崛起的事實,更在導正國際視聽,肩負大國全球責任,其期待產生的作用應包括下列幾點:一、發揮區域影響力:沙伊促和的成功足證中國有能力、也有意願在區域事務上發揮正向的影響力。倘若難度更高的俄烏戰爭也能調停成功,其國際聲譽必定扶搖直上。

二、建立中俄戰略協作關係:儘管習近平在訪俄時表示,中俄堅持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上樹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典範,但這次訪問確實將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

三、反制美國打壓:除了「習普會」所形塑的中俄戰略協作關係隱含着反制美國外,歐盟各國領袖相繼訪華提供習近平在主場外交上,以元首之尊拆解美國拉幫結派的圍堵陣勢。

四、發展全面性的合作伙伴關係:20大後的「元首外交月」,習近平會晤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有約30位之多,既有亞洲、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地區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也有美歐等發達國家領導人,交往對象不以意識形態畫線、不以大小貧富強弱論親疏遠近,展現中國發展全面性的全球合作伙伴關係。

正值大陸如火如荼地推展其元首外交時,反觀蔡總統出訪「路過」不進的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卻搶先與大陸建交,兩岸元首外交競賽的結果竟以臺灣重挫收場,蔡政府面對此一難堪局面,豈是情何以堪而已!

(作者爲佛光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合聘教授、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