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故宮文物動向 全民監督 (段心儀)

網傳故宮從70萬件的文物,挑選9萬件精品轉移到美國、日本尋求保護,對此,故宮發出聲明稱絕無此事。(圖/報系資料照)

大陸解放軍對臺圍島軍演剛結束,此時卻傳出故宮7月底已演練戰爭時的疏散計劃,包括當安全設施遭敵方毀損、物件遭掠奪時,如何向軍警求援,如何搶救9萬件高價值精品並轉存到安全地點。據報導,故宮南院是最可能的轉移地點,而大陸網民更盛傳蔡政府可能將故宮精品轉移至美、日。雖然故宮澄清不會移轉到美、日,但疏散國寶的思維太過詭異,也難怪外界會猜疑故宮或政府高層是否有特別的盤算。

1965年政府在臺北外雙溪建造故宮時,就思考過一旦戰爭發生時如何確保文物安全。因此故宮建造在巖盤高地上,不怕地震、颱風和洪水,文物存放地點則以山洞爲主,也不怕轟炸。相較於建築在低地勢、地震帶的故宮南院,周遭一片空曠、建物目標突出,安全性不知高出多少倍!故宮高層以分散風險的理由要遷移文物精品到南院,其實反而是置文物於險境。

因爲兩場戰爭讓故宮國寶離開北京,歷經數十年顛簸旅程後,隨着國民政府落腳臺灣。因此機緣,國寶避開了文化大革命可能帶來的浩劫,也讓臺北故宮成爲全世界熱愛中華文物者的朝聖地。此乃國之重寶,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使臺海開戰,解放軍也不可能轟炸故宮,否則毀損自家國寶,必成歷史罪人。因此,故宮國寶何必遷移?又能遷移至何處?加上故宮高層近年來不少不合情理的作法,遂造成如今各界對疏散國寶的各種揣測。

例如,吳密察院長上任後,多次把北院人氣精品如翡翠白菜等,送至南院展覽,以提振南院參觀人氣;又不顧惜文物的脆弱特質,總多方聯繫爭取送展,以賺取外交利益。近年文化部則有將故宮納入轄下,降級爲地方博物館之議。此次若以備戰措施爲名,將9萬件精品遷離故宮,是否在爲故宮降級預做準備?

故宮早年設置嚴謹的機制,有層層關卡防止任何人擅自提取文物。一旦備戰,則組織條例自然鬆動,有心人士可以名正言順地挑選精品,整理打包,以備必要時分批疏散。故宮高層今日雖說絕無轉移至美、日的規畫,但疏散計劃保密,真到了戰爭期間,兵荒馬亂之際,誰來監督故宮文物的疏散作業。

故宮前賢如莊嚴等人,當年捨生忘死將數十萬件文物一件不差地運抵臺灣時,心中所思所想的都是:國寶絕不能被日本人搶走,必須留在中國的土地上。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時,這一切合情合理。但當臺灣執政者自認與中國是一邊一國時,豈能厚顏強佔他國文物?更遑論不顧文物安危的搬遷,甚至將國寶轉移至他國?故宮文物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不是執政黨的財產,全民應密切監督故宮文物的遷移動向。(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