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異狀勿輕忽!62歲男以爲痔瘡發作 檢查竟罹大腸癌
▲▼臺灣大腸癌的發生率全球數一數二,因此,「定期篩檢」在大腸癌的角色更顯重要。(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62歲張姓男子,近幾個月來覺得胃口變差、體重減輕、消化困難,甚至血便情況頻繁,本以爲是痔瘡又發作,沒想到某天夜裡腹痛如絞,緊急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大腸有腫瘤造成管徑狹窄,做了大腸鏡並進行切片後證實罹患大腸癌。門諾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宋孟達表示,身體出現異狀千萬不可輕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癌症爲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多年位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不少名人也因罹患大腸癌而過世。而臺灣的大腸癌發生率也是全球數一數二,因此,「定期篩檢」在大腸癌的角色更顯重要。
門諾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宋孟達表示,國民健康局已給付糞便潛血檢查,凡50歲起至未滿75歲的民衆,每2年可接受一次1次檢查,若有異常立即進行大腸鏡檢查,便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強調,「定期篩檢」可以偵測到早期的大腸癌,治癒機率相對較高,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的風險。 大腸癌常見症狀依腫瘤生長的位置而異,若是右側大腸,以貧血、腹痛、腹脹,以及體重減輕較常見;若是左大腸或是直腸,則較常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的現象,但往往症狀並不明顯。因此,醫師呼籲,有大腸息肉病史、家族中有遺傳性大腸息肉症或遺傳性非息肉症、家族有大腸直腸癌病史、年齡超過50歲,平常多菸酒、缺乏運動且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等危險因子之民衆,「定期篩檢」是遠離大腸癌的保健之道。
▲大腸癌症狀依腫瘤生長的位置而異,但往往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定期篩檢」是遠離大腸癌的保健之道。 宋孟達指出,大腸癌跟其他的癌症一樣,會分成4期,前3期侷限在大腸或淋巴結中,以手術治療爲主,視期別加上化學治療。第4期則是有遠端轉移,雖然多半無法根治,但隨着標靶藥物的進展,加上傳統的化療,還是可以大幅延長生命。 醫師說,大腸癌是相當常見的癌症,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極佳的治療效果。即使是已經蔓延的癌症,經過適當的治療還是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因此,千萬不要因爲恐懼而放棄。以個案張先生爲例,雖證實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但進行切除手術且接受半年多的化療後,張先生恢復良好,並強調以後會多吃蔬果,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爲自己的健康加分! 不少民衆聽到要做大腸鏡檢查,都會感到非常害怕,因爲大腸鏡檢不像簡單的抽血化驗那麼輕鬆,想到過程中可能的不舒服,就讓很多人都敬而遠之。醫師表示,民衆可選擇自費麻醉鏡檢查,不再讓檢查成爲夢靨。此外,營養師則呼籲民衆,飲食上多選擇全穀類食物、餐餐有蔬菜類,且選擇多色多種類的蔬果,減少香腸、臘肉等加工肉品並改以白肉(魚、雞)取代紅肉(豬、羊、牛),均衡飲食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