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2開頭的「違章女生」 從被笑男人婆到勇敢撕下性別標籤
▲作家李屏瑤形容自己「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圖/林予晞攝影/李屏瑤提供)
身分證字號2開頭,卻不是典型的「女生樣」,作家李屏瑤形容自己「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以自我剖析成長經歷寫下多篇散文,在網路上形成話題,也創造了「違章女生」這個新名詞,企圖撕下禁錮臺灣女生的各種性別標籤,期望性別光譜不再只有陰陽對立,「我們只需要成爲自己。」
七年級作家李屏瑤從2018年開始,在博客來Okapi網站發表專欄「臺北家族,違章女生」,如今也集結成同名書,9月由麥田出版發行。她形容自己「身分證數字開頭爲2,非典型女生樣,過30歲不婚不嫁,其他人都以譴責的目光望向你,這樣的我,感覺像是大家族裡的違章建築,容我以鐵皮加蓋的角度,寫冷暖分明的成長觀察。」
她自剖成長過程寫成多篇文章,跟大衆討論「女生該是什麼樣子?」從應該怎麼穿、怎麼吃、怎麼生活,爲什麼社會價值觀總是有個「典型」女生中央伍,必須時刻對齊?例如裙子的尺度、頭髮的長度、走路的弧度,到坐姿的角度,就連胸部到底該收該放,該擠該束,時時刻刻都需要留心。
「女生要順利長大是非常不容易的!」她自己作爲一位「非典型女生」,從小面臨了許多「男女有別」甚至「性別歧視」的待遇,例如在家族裡,同樣是偷吃冰箱西瓜,男孩就是頑皮可被原諒,女孩就被打、被罵、被罰跪,總是先被問罪的一羣;而在校園的球場上,厲聲還擊被笑「男人婆」。
▲李屏瑤定義自己是「違章女生」,也勇敢撕下那些禁錮在女生身上的性別標籤。(圖/Snow Ling攝影/李屏瑤提供)
她也經歷與父親訣別、向媽媽出櫃,在各種反覆碰撞的成長痛裡,透過書寫與父母和解。例如她提到,自己30歲左右才體認到,「有些父親從來沒準備好要當父親,他們比較適合過兒童節。只是父母要活得夠久,我們纔有和解的可能。但我願意單方面發出原諒的訊息,往某個浩瀚無垠之處。父親節快樂,以及兒童節快樂。」
還生動形容各種「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妳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向妳而來,躲都躲不掉。」比方說女生被認爲是討厭體育課的、是愛哭鬧的、數學不好的,「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之後,這些束縛纔會自動降低門檻。接着,又馬上爲妳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對抗、或是打破。」
▲▼ 李屏瑤平常與愛貓「布朗尼」相伴,她形容同志出櫃歷程就像「綿延一千集的恐怖鄉土劇」,穿過許多質疑與嘲弄聲不斷的「地獄森林」,必須吃過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平凡的日子,纔有一點點情節推進。(圖/李屏瑤提供)
出版社介紹,李屏瑤從家族和校園這些「順着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從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爲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她從「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那每一回的微小堅持,是那麼費力,又如此真心。
李屏瑤曾以《同志百工圖》獲臺北文學年金入圍,也以舞臺劇本《家族排列》獲臺北文學獎優等獎,創作過小說《向光植物》,當時她說「希望寫一個女同志不自殺的故事」,長年來透過文字爲了性別平權、同志權益等議題發聲。
▲新書《臺北家族,違章女生》獲得許多大咖推薦。(圖/麥田出版提供)
這次出版《臺北家族,違章女生》獲得許多大咖推薦,包括《俗女養成記》作家江鵝、演員謝盈萱、連俞涵、作家柯裕棻、湯舒雯、黃麗羣,她開心說「得到我心中6大女神的推薦!」
而在新書封面設計上,編輯問她有無特別要求,她說「要有黑貓、短髮女生、跟違章建築,其他隨意。」形成了這幅特別的插畫,她也大方分享自家黑貓「布朗尼」的本尊照片,將此書獻給所有「非典型」女生,期望「動搖陽剛與陰柔的對立,我們只需要成爲自己。」
▲她大方分享自家愛貓「布朗尼」照片,「我家貓這麼可愛,必須給大家看一下!」(圖/李屏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