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經濟逆風更該穩住中小企業

旺報社評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集6省領導人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要求經濟大省挑起大梁穩經濟,穩就業。大陸甫公佈的7月三駕馬車數據,全部遜於市場預期。工業生產年增3.8%,零售銷售年增2.7%,較上月減少0.4%,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連續5個月下跌,7月創5.7%新低。三駕馬車成長動能趨緩,代表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仍高。

外需出口成經濟火種

相關經濟數據公佈當天,人行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與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各10個基點,分別降至2.75%及2%,希望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走低,減輕企業融資壓力,更重要的意義是提供市場更多流動性,藉此刺激經濟活水。

相較於生產、消費與投資減速,大陸出口表現卻意外強勁。7月出口年增18%,不僅連3月上揚,也比市場預期高出3.4%。即使疫情封城,今年1至7月大陸出口成長還是高達兩位數14.6%,外需出口取代內需生產、消費與投資,成爲今年大陸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火種。

需要注意的是,支持外貿好表現的經濟主體,主要來自於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7個月,大陸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高達52.6萬家,年增5.8%。其中,以中小企業爲主的民營外貿企業,總共出口8.01兆人民幣,年成長20.9%,佔整體出口比重則是高達59.9%。若是加計包括衆多臺商在內的外商投資企業,這個數字將進一步提升至92.1%,換算下來,國有企業比重不過僅有7.9%。此皆凸顯,面對經濟逆風,大陸能夠依賴的還是私部門或民營經濟體系下的中小企業,而非國有的大型企業。

這也代表着,北京想要穩住經濟、擺脫成長停滯泥淖,或許得投注更多關愛眼神、有效分配或提供政策資源到中小企業身上,而不能一昧地偏廢央企或國企。近年來,隨着疫情肆虐,大陸企業倒閉與裁員潮,紛至沓來。尤其是內需消費與投資不振,讓中小企業處境,益顯艱困。

早先《華爾街日報》報導,2021年大陸中小企業倒閉家數就超過400萬家,平均每月估計近40萬家倒閉。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每月固定發佈的中小企業發展指數,自去年6月滑落至低於90以後,就再也不曾站回90,7月88.3甚至寫下自2021年以來的次低紀錄。顯見大陸中小企業營運狀況之嚴重性,已不能等閒視之。

創新需培養隱形冠軍

背後原因,不難理解。因爲中小企業的困頓,影響的不只企業本身,還包括廣大的就業人口。大陸第4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從業人數佔整體企業比重,2021年已來到80%。代表每10個就業人口,就有8個在中小企業。一旦中小企業出狀況,就業市場勢必大起波瀾,連帶也會拖累維穩進度與成效。近來大陸16至24歲年輕族羣失業率屢創新高(7月攀升到19.9%),顯然就與中小企業營運困境,有着密不可分關係。

對此,北京除了必須嚴肅看待外,實際上恐怕還是得端出更多政策牛肉,來支應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譬如,在貨幣政策方面,可以針對中小企業,加大降準、降息力道,更精準「定向」中小企業;或是在財政政策方面,採用分級分層減稅降費概念,提供中小企業更多優惠;甚至在資金融通方面,可以考慮成立政策性中小企業銀行,專門服務中小企業,解決最根本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穩住中小企業,等同穩住經濟,絕非信口開河,習近平、李克強都曾不只一次表示,中小企業對大陸經濟的重要性。從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的經驗來看,中小企業往往是技術創新與隱形冠軍的重要來源。大陸若想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或培育出更多隱形冠軍,就不能忽視中小企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