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多元貿易 先顧好有雞蛋的籃子

旺報社評

柯文哲主張重啓服貿談判,對民進黨造成極大壓力,賴清德一再表示反對重啓服貿,認爲服貿會把臺灣經濟和產業鎖進中國大陸,是走回頭路,還呼籲選民「誰提服貿就不支持他」。當年曾大力推銷服貿的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附和說,服貿協議是過期的雞排,吃了對身體不好。民進黨企圖喚起社會當年的記憶,但大環境已迥然不同,選民會有新的思考。

服貿有利臺灣就業

新冠疫情與烏俄戰爭影響下,世界陷入去全球化逆流,全球產業鏈開始重組。經濟韌性與地緣政治凌駕於經濟效率之上,大大增加了產業經營的困難度。全球化時代民族國家角色衰退的預言成爲神話,就連以自由資本主義立國的美國,也開始學習東亞國家經驗,推出自己的產業政策與經濟民族主義。國家在經濟的角色更爲吃重,執政者若囿於意識形態,不願務實面對經濟現實與國際處境,不致力於擴展市場、開闢新路,不僅對企業造成困擾,也不利國內就業。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日前表示,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洽談服務貿易與貨品貿易協議,臺灣不應該落於人後。由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2022年全面生效,在大陸的臺商可以享受RCEP成員國的關稅及原產地規則等優惠,兩岸服貿復談實有必要,業界也樂觀其成。他還指出,服貿若能簽訂,對臺灣就業市場會是一大助益。重啓服貿談判絕非炒冷飯,更不是過期、臭掉的雞排,而是面對去全球化與區域經貿整合挑戰的新功課。

在民進黨和賴清德眼中,加速與美國經貿整合是去風險,防止產業被鎖控的唯一途徑。但現實並非如此。美國從川普政府開始,將國內矛盾歸因於全球化特別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搶走就業所致,對國內市場開放180度轉向。連帶影響許多國家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臺灣自然也不例外。川普政府對所有自由貿易協定叫停,退出歐巴馬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拜登上臺無意恢復TPP,與川普一樣積極壓制中國崛起,不同的是把重點放在結盟與建立安全夥伴關係。拜登在經濟整合上幾乎交了白卷,唯一成績是2022年推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但是對亞洲貿易伙伴所關心的關稅與市場準入仍不放鬆。這讓許多國家大失所望。即便這是美國主導的經濟框架,臺灣也未被納入其中。

美國保護主義擡頭

美國爲了安撫臺灣,爲臺灣設計規模較小的貿易倡議。美國不支持臺美自由貿易協定,障礙不是大陸打壓,也不是臺灣的保護主義,而來自美國製造業迴流政策。去年12月,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舉行晶片廠上機典禮,拜登興奮地宣佈「同胞們!美國製造業回來了。」張忠謀只能幽怨地表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瀕臨死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時提出「新華盛頓共識」,重申拜登任內美國不會與任何國家或組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保護國內因全球化而「落後」的階級和社區。賴清德說,臺灣和美國簽訂《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未來可望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根本是自欺欺人。

美國正把貿易的門關小,大陸則把門開大。大陸於2019年9月向紐西蘭提交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書面信函,願意對接CPTPP的高標準。日前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率團訪中,雙方就中方加入CPTPP進行積極討論。預估年內可望通過。從中共高層與美國企業高管的會面,到李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演講,都展現中國堅持開放的決心。中國與歐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仍持續快速增長,市場的重要性與規模逐漸接近美國。臺灣在缺乏與其他國家更多自由貿易協定的情況下,在加入RCEP與CPTPP之前,兩岸貿易協定是與世界經濟連結的少數管道。

增加風險意識,尋求更多元的貿易經濟夥伴,不要把雞蛋全都放在中國這同一個籃子裡,這道理大家都懂,問題是其他的籃子又在哪裡?在找到其他籃子之前,是不是該先把已經放入許多雞蛋的籃子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