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侯友宜高人氣不等於2024入場券

中國時報社論

2019年選戰掀起的抗中保臺浪潮,讓綠營政治人物支持度由黑翻紅,紛紛搶佔民調排行榜領先羣。各家主流民調皆顯示,連任之後的蔡英文與閣揆蘇貞昌支持率都在6成左右,巔峰更達7成,對比綠營的不可一世,在野黨則顯得寂寥。不過,依據TVBS和美麗電子報最新調查民進黨在達到高峰後,卻出現意外的「侯友宜現象」,值得深入探究與解讀。

TVBS調查顯示,侯在12位主要政治人物中,以73%滿意度遙遙領先蔡英文的52%和蘇貞昌的48%,不滿意度僅7%,遠比蔡英文的27%和蘇貞昌的35%爲低;美麗島的調查佐證了TVBS,高達82%民衆信任侯友宜,僅8.3%不信任,蔡英文則分別爲64.2%和29.7%。

侯友宜滿意度與信任度如此之高,不滿意度和不信任度又如此之低,顯然他不只獲得同黨民衆的支持,也能博得多數無政黨及不同政治立場者的支持。唯有獲得其他陣營民衆的支持,才能達到這麼高的數據

取代柯P跨越藍綠

以TVBS的調查,就有78%的民進黨支持者和71%的時代力量支持者,對侯友宜的表現滿意,坐落在極獨光譜基進黨更多達79%滿意侯友宜;美麗島的調查亦顯示,泛綠支持者對侯友宜有82%的信任度。

有人批評侯友宜「藍皮綠骨」,才能獲得到泛綠選民的支持,但數字會說話,侯友宜並非一開始就能獲得綠營支持者的青睞。觀察TVBS的長期數據,他在2018勝選之初,民進黨與時代力量支持者滿意度僅37%,不滿意度分別爲35%和38%。歷經兩年時光,侯友宜堅持市政優先,少有政治口水,苦幹實幹的做法,反而倒吃甘蔗,一躍成爲政壇典範

與侯友宜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號稱超越藍綠的柯文哲。他創立民衆黨誓言走出與藍綠不同的路,也未如同時代力量,陷入大黨側翼路線不清問題。但柯文哲個人特質強烈,時常與藍綠政治人物爆發激烈口水戰太極拳的應對方式更讓人看不出他的理念,政治素人慢慢變成政治油條。在TVBS的調查中,柯排名倒數第三,僅獲得到32%的滿意度,不滿意度達42%。

更令人訝異的是,柯不只無法獲得到藍、綠支持,連中間選民的滿意度都只有26%,其支持羣衆僅剩民衆黨支持者。兩年前的調查中,柯文哲滿意度高達61%,不滿意度僅22%。誰能想到國民黨的侯友宜短短兩年就取代柯文哲,成功跨越藍綠。

從當前臺灣政治的藍綠對立氛圍來看,侯友宜的表現難得。民進黨看似擁有高支持度,卻已出現衰退跡象。從5月蔡總統就職並改組政府至今,根據TVBS的數據,蔡總統的滿意度下滑9%,主要來自時代力量、中間選民與其他小黨支持率的流失,蔡的支持光譜面臨窄化問題,主要來自民進黨支持者,高達91%。換言之,蔡總統漸漸變成「民進黨的總統」,對一個需要因應外部危機的總統而言,不是一個不利的情勢

根據「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今年6月的數據,最多人選擇「經濟發展」是政府應優先處理的問題。拚意識形態或許可以獲得選票,卻不能增加就業機會、提升人民生素質。專注在議題、政策,注重民生經濟,纔是民心所向,也是政治人物最根本的成功方程式

遲早會受嚴厲檢驗

侯友宜支持度攀上高峰,有3個可能,從大背景來看,可能是臺灣選舉「鐘擺理論」的再次驗證,民衆開始對「抗中保臺」的意識形態論述疲倦,期待苦幹實幹型的政治人物。其次,可能是民衆對技術官僚的懷念,侯友宜話不多、政治性不強、實事求是,是當今政治人物中,最具有蔣經國時代技術官僚特質的一個。第三,泛藍、泛白既有領袖崩塌,包括韓國瑜、柯文哲等,聲望都已重創,社會希望有制衡民進黨能力的政治領袖出現,因而產生移情作用。

不過,侯友宜畢竟是地方首長,無須對兩岸、國際、認同等政治問題表態,讓他容易保持中立姿態,他只要涉足中央層級選戰,就必須表態,遲早會受到嚴厲檢驗。他現在的高滿意度絕非2024的入場券,他自己應該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