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丟又佔空間?收納達人教你6類物品「整理心法」

文/謝懿安 圖/馬景平

綜合臺、日收納達人整理心法,讓你的居家、人生都煥然一新!

「書如果不看,只是一疊紙而已。」

書,被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歸納爲最難整理的前3名物品。擁有超過上百例收納經驗、《收納幸福到你家》作者廖心筠說,臺灣人對於書都有種難割捨的情懷,怕把書丟了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因此容易愈堆愈多。

但她直言:「書如果不看,就只是一疊紙而已。」書裡傳達的觀念纔是重點,沒有閱讀怎麼變成知識?

廖心筠以自己爲例,只會留下自己非常喜歡、影響深刻的書,例如故事書小婦人》。但對於買來只讀一半、甚至完全沒看的書,就是該捨棄的時候了。近藤麻理惠則設置一個書本的「名人堂」,放入自己最喜歡的書。如果這本書讓你心動,值得放到自己的「書籍名人堂」中,就要毫不猶豫地留下。

廖心筠指出,書如果只看了一半,就表示不夠吸引自己,「剩下一半絕對不會再看,」留下來只會佔空間,不如捐出去或轉賣給需要的人。

她平時也會把自己喜愛書籍中的段落抄寫在筆記本上,「接着這本書就可以離開了。」或雜誌中有喜歡的一頁,可以剪下保存,其他就可以回收。因爲最感動自己的往往是某些句子,既然已經記下來,就不用再留在身邊。

至於各種類型文件,包含研討會資料、產品說明書、信用卡消費明細等,只要是上述類型文件,統統丟掉都沒問題。過濾後剩下非留不可的重要文件,像是戶籍謄本、保險單、銀行開戶單、存摺等,建議全部集中在同一區擺放,方便找尋也避免弄丟。待辦文件類則可以先用一個收納盒當作「待辦專區」,記得目標是清空它,也代表事情都辦完了!

《零雜物》、《囤積解密》作者Phyllis的整理原則是,只留下時下工具書,其他像小說、休閒、趨勢類書籍,就會定期清出。她只保留一個書櫃的空間,遵守「一進一出」原則,只要書的數量超過書櫃時,就是要淘汰的時候了。

‧對自己有意義的書,再舊都不要丟

‧時下的工具書

‧待辦文件可留下,但只用1個收納盒裝

‧趨勢、休閒類書籍

‧只看一半、甚至完全沒看的書

‧已看過且錄下金句的書

‧文件類僅留戶籍謄本、存摺等重要文件

● 固定書櫃空間,先依類別區分,再將書由大至小、厚到薄的順序排列。

● 推薦有門的櫃子,尤其臺北較潮溼,紙張容易發黴受潮。

「這件毛衣超好看,可是袖子有個地方脫線……」

「無論是衣服還是鞋子,穿了纔會是你的,」廖心筠說,以衣服而言,只要兩年內沒再穿到,她就會淘汰而鞋子買了卻不合腳,即使再新、再漂亮都要處理掉。

廖心筠點出,「物盡其用纔是用」,有些人會因爲衣服或鞋子只有一點瑕疵,而捨不得丟。她說,只要東西讓你萌生「可是」的念頭,例如「這件毛衣超好看,可是袖子有個地方脫線……。」有「可是」時,也代表每次你看到這件物品都會有一樣的念頭,還是不會用它。不如下定決心面對,整理掉纔不會佔空間。

整理也會幫助自己看到驚人的購買力。廖心筠曾在客戶家各個角落翻出共300條圍巾、200條褲子,大多都沒有穿過,變成家中的雜物。廖心筠建議,用「我」當作出發點,是「我會用」,而非「這個東西還能用」,就能決定該不該留。

整理完後,廖心筠也建議,可以將衣服依照色塊收納,視覺上會有整齊的感受。過去有8年百貨公司櫃姐的經驗,廖心筠建議家中衣服、鞋子的收納可比照百貨公司的陳列方法,利用顏色、塊狀來擺設,圖像記憶能幫助人記住物品的位置,也能簡單達到整齊、舒適感。

‧平常真的會穿、也很喜歡的衣鞋

‧「我會用」纔是主角,而不是這個東西還能用

‧買來兩年內沒用到

‧不合身、不合腳

‧拿起就浮現「可是」的念頭

‧網拍網站從我的最愛刪除

● 依據衣服顏色、類型區分,由深到淺掛放,就會有整齊的感覺。

雪紡、棉麻料、洋裝、襯衫適合吊衣櫥,保持七分滿,更能凸顯質感。

● 棉質衣物適合摺疊放入抽屜,整理時建議直立式收納,同樣空間可以容納最多衣服,也最整齊。

● 天氣變化時,別忘了也幫衣櫃裡的衣服換季。

「不要小看集中的力量!」

走進廚房,經常看到東一個杯子、西一個碗盤,更別說各種不同功能的鍋子。廖心筠說,去客戶家裡協助收納時,集點贈品最爲常見。她表示,這種爲了集點而集點,最後換到的杯子、碗盤,如果不用都會淪爲雜物,不妨一開始就正視問題,不要到了馬克杯堆積成山時,才意識到無法用的事實。

她建議,整理廚房用品時,可以先將所有的鍋子、杯子、盤子都集中起來,「不要小看集中的力量!」她說,東西集中時的呈現是很驚人的,雖然決定要丟時會心痛,但「也是給自己最好的反省」。

鍋具類的整理,可以找出最常用、功能性多元的鍋子留下,能被取代的就不用留。她舉例,有些人家裡有煮各種料理的鍋子,玉子燒都有專門工具,但其實一個平底鍋就能取代。遵循「好用、實用纔有價值」的原則,即使丟得心痛,也才能正視平常亂買的現實。現在就捲起袖子,開始整理廚房吧!

‧多功能廚具炒菜鍋、湯鍋、電鍋就能搞定一餐

‧平常會用的餐盤、碗筷,再貴的留下後都要用

‧功能可被取代的廚具,如鑄鐵鍋、玉子燒鍋

‧集點贈品、加購商品掰掰

‧買來從未拆過的器材

‧手機裡的購物APP

● 善用收納籃,把同類型的瓶瓶罐罐裝在一起,取用更方便。

● 推薦使用波浪鐵架,上排可放碗盤、下面可放鍋子,區分不同屬性廚具,視覺上更整齊。

流理臺上保持乾淨不放東西。

「最寶貴的應該是記憶。」

紀念品是整理的大魔王,」廖心筠笑着說。每次到客戶家,只要遇到照片、出國玩的紀念品等,就要他們趕快裝進大紙箱,否則一開始「話說當年……」就不用整理了。因此建議收納時,把紀念品留到最後再來處理。

紀念品,顧名思義,最重要的是回憶而非物品。一般人出國都會想要買鑰匙圈、磁鐵等紀念品,但如果不會用到,就會淪爲雜物。「最寶貴的應該是記憶」,比起買紀念品,更重要的是當時能好好享受。

至於親友送的書信卡片,廖心筠建議只留下最重要的前3名,其他都可以處理掉。她認爲,最重要的還是書信要傳達的情感,既然已經傳達到,就放在心裡好好感謝,實體的東西就可以捨去了。

近藤麻理惠則認爲,紀念品是「過去曾經心動的物品」,許多人擔心丟掉紀念品好像就是忘記過去重要的回憶。但她認爲,當下的心動纔是更重要的,因此留下來的標準,還是以觸摸後有心動感。

最後,既然決定要留,就要擺出來,才能發揮它的價值。

‧各類型紀念品只留下對自己最重要的前3名

‧將丟掉的紀念品拍照留念

送禮人的心意

‧各類卡片都可丟掉,尤其是隻寫「╳╳快樂」四個字的卡片

‧「自己」不會用的紀念品都可以丟棄

‧活在過去的執着

● 照片建議收到相簿裡,並用時間區分收納,比起主題式更好搜尋。

● 留下的紀念品體積多半較小,可以買透明夾層掛袋,將紀念品收入小格子中,掛在牆壁上一目瞭然。

「捨不得丟的都是爸媽……」

家裡有小孩後,衣服、玩具數量成長速度驚人,但廖心筠發現,難整理的原因通常都是出在父母身上,「捨不得丟的都是爸媽」。她舉例,有個媽媽花了20~30萬幫小孩買繪本,卻因爲走道堆滿雜物,根本無法走到書架拿下繪本,「還不如整理乾淨,留下幾本實際念給小朋友聽。」

除了書籍外,小孩的玩具也是棘手項目之一。廖心筠建議,可以先把不成套、壞掉的玩具丟掉,大型玩具像是積木類,不必重複買太多,只要留下一套即可。購買玩具的原則是「種類多但數量不要多」,同時玩具不用買得太齊全,幫助孩子發揮想像力,更能達到玩玩具的目的。

至於衣服類,廖心筠建議分成常穿、穿不下、未來要穿的衣服,穿不下的如果有小小孩可以接手,就用夾鏈袋收納壓扁,省下空間。未來要穿的衣服不要買到3年後,難保衣服材質變差,或是退流行。

廖心筠也說,爸媽也要正視自己的「硬塞」心態,曾有客戶媽媽不想浪費,硬要把姊姊的褲子留給弟弟穿,或留下滿櫃舊書說要等小孩長大看,把「以後」跟「可能」一起整理掉吧!

‧該時期常穿的衣物

‧會讀的故事書

‧益智類玩具(拼圖、積木)

‧孩子的創造力

‧瑣碎、不成套、不再玩的玩具可以丟

‧大型玩具如積木,第二套以後就可丟了

太久以前、太久以後的衣服,以3年爲單位

‧爸媽的「硬塞」心態

● 善用收納盒、密封袋,外頭寫上適合年齡,幫孩子的衣服做好保存。

● 玩具也可以善用收納架,把同類的玩具放在一起,以區塊劃分,視覺更整齊。

「面對長輩『離開』的勇氣。」

「整理遺物是完全不同的心境,」廖心筠說,整理遺物最困難的,是要有面對長輩離開的勇氣。杏語心靈診所心理諮商師餘仁龍說,面對遺物,最重要的不是舍或留,而是能否面對這個東西對你的意義。通常難丟的東西都是讓自己帶有悲傷或是恐懼的,一旦處理好心中的缺憾,東西自然就會離開身邊。

Phyllis以自己整理媽媽遺物的經驗分享,真正珍惜一段關係,就要去面對他/她留下來的物品。可以把遺物都拍照起來紀念,只留下一、兩件重要的物品,並珍惜地擺出來留念。

‧最具代表性的物品,留一、兩件就可以了

‧放不下的情感,用心面對這段關係

● 留下來的,就要擺在經常可見的地方,好好懷念對方。

延伸閱讀:

你把椅子當第二個衣櫃嗎?專家公開超強收納術 前後對比照像換了新房間

努力過頭的女生包包通常很大 練習「2個必要、3個不要」整理術

不想再浪費人生整理東西...40歲的她實行「斷舍離」計劃半年 不但重新認識自己還意外瘦回少女體重

想消除洗衣機的黴菌和異味 在清水沖洗程序時加入它就OK

2天沒洗的浴室毛巾...大腸桿菌比馬桶還多!正確洗滌步驟報你知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