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丹霞山管委會主任:我心中的三大名山

黃山——古典的山,中國傳統文人的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是花崗岩地貌名山,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黃山爲道教聖地,遺址遺蹟衆多,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黃山是著名的名山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作爲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名山。

黃山古稱黟山,因峰巖色澤青黑,遙望猶如蒼黛而名。軒轅黃帝在此煉丹成仙。北宋景祐年間《黃山圖經》載:唐玄宗信奉道教,特於“唐天寶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爲黃山”。

黃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雄奇幻險,變化無窮,移步換景,涉目成畫。泰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嶽之煙雲,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雁蕩之巧石,黃山都兼而有之。

黃山勝景,以峰爲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黃山千峰競列,劈地摩天,山巒起伏,峭壁崢嶸,構成了黃山峰林如海、雄偉壯麗的整體態勢。《黃山圖經》中只取36峰,“賜以佳名”,始信、石筍等峰,雖景色秀美,卻不在36峰之列,於是,後人又命名36峰,合計爲72峰,實際遠不止此數。在遼闊的峰海中,蓮花峰爲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高曠的光明頂,海拔1860米;險峻的天都峰,海拔1810米,與瑰麗的蓮花峰鼎足而立,雄峙於景區中心。陳毅元帥曾概括黃山峰巒的特徵是:“前山雄偉,後山秀麗”。

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以來,人們遊覽黃山,建設黃山,歌詠黃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黃山人文景觀資源,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古代建築、摩崖石刻名人遊蹤和大量以詩、詞、歌、賦、畫、影像爲主要內容的文學藝術作品。

“天下名山僧佔多”,黃山亦不例外,其早期開發與宗教密切相關。唐代道教舊籍中,關於軒轅黃帝來山煉丹、得道昇天的故事流傳甚廣。佛教在晉朝時傳入黃山,軒轅峰下曾建有軒轅古剎。自唐至民國,先後建寺廟百餘座,其中皇帝敕建或賜匾的有17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鉢禪院,號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善畫者較多,唐代詩僧島雲,明代詩僧一乘、元白、海運、檗庵、無知等,清代詩畫僧漸江、石濤雪莊、海嶽、弘眉等,都有佳作傳世。

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280多處,其中碑刻40多處。分佈在全山各景點和遊覽步道旁,主要集中在溫泉、玉屏樓、雲谷寺、始信峰、獅子峰、蓮花峰和鬆谷庵等處,以溫泉、北海和玉屏樓景區最多。這些石刻大多刻於懸崖峭壁之上,字徑小者僅有寸許,大者則長達數丈。篆、隸、行、楷、草諸體兼備,精湛、古樸、典雅,集書法和石刻藝術於一體。內容十分廣泛,或詠贊風景,或題名記遊,或借景抒懷,或託物言志,或志歷史要聞,或寫宗教傳說。

黃山還是黃山畫派的發祥地。明末清初,漸江、石濤、梅清、雪莊等畫家,“搜盡奇峰打草稿”,創立了以黃山爲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他們隱居黃山,師法自然,不斷汲取營養,豐富創作技藝。黃山畫派,筆墨凝重簡煉,構圖明快秀麗,風格清高悲壯,意旨深沉明達,在畫壇上獨樹一幟,歷數百年而不衰。

古往今來,遊覽黃山的名人不可勝數。他們在觀賞風景、陶冶情操的同時,也留下了諸多包括詩詞、歌賦、散文、遊記、史志等文藝作品。僅就讚美黃山的詩詞,從盛唐到晚清1200多年時間裡,至今傳世的約有2萬多首。李白曾於唐天寶年間遊山,留有“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徐霞客兩遊黃山,在兩篇著名的《遊黃山日記》中,感嘆“登黃山天下無山”,歎爲觀止,獨具慧眼地首肯黃山在各大名山中的地位。民國28年(1939年)春,周恩來在新四軍軍長葉挺的陪同下登山,愛好攝影的葉挺爲周恩來在小補橋留影,並拍攝了很多黃山照片。1963年,國務院副總理陳毅陪同駐華使團來山遊覽期間,手書“黃山”匾額,現刻印在黃山南大門上。1965年,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在黃山休養半月有餘,除爲多個景點命名外,還欣然題詞“黃山風景好”。1979年7月11至15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徒步視察黃山,就發展黃山旅遊作出很多重要指示。2001年5月17至19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黃山,激情賦詩盛讚“黃山乃天下奇山”,“日破雲濤萬里紅”。

黃山,山高峰奇,林泉雅緻,雄奇秀麗,如詩似畫,既是一處風景勝地,也是一座藝術寶庫。黃山是中國古老山水的傑出典範,也是中國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世外桃源。

第二頁 張家界:現代的山,西方抽象派藝術的山

第三頁 丹霞山:未來的山,和諧的山

張家界——現代的山,西方抽象派藝術的山

張家界風景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境內,廣義的張家界包括全市的所有景區,一般人所說的張家界即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距市區30公里。狹義的張家界僅特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武陵源的四大景區之一。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塔,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古屬朝天山,因明崇幀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爲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梵淨山分支 進入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臺,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岩峰林異景。

張家界市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於世,號稱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三千座石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谷之間。

走進武陵源,無論是在黃石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歷險、十里畫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寶峰湖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讚歎。這裡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到處是石柱石峰、斷崖絕壁、古樹名木、雲氣煙霧、流泉飛瀑、珍禽異獸。實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置身其間,猶如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一個趣味天成的山水藝術長廊。

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屬國內外罕見。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103多座。這些突兀的巖壁峰石,層巒疊嶂,連綿萬頃。每當雨過天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山谷中生出的雲霧繚繞在層巒疊嶂之間,雲海時濃時淡,石峰若隱若現,景象變幻萬千。在羣峰中以天子山、黃獅寨等高臺地爲中心,形成“百鳥朝鳳”、“衆星拱月”之勢。如從索溪峪經植物園、迴音壁、南天門直上天子山,一路峰峰挺秀,石石標新,美不勝收。登上天子山高臺之後,豁然開朗,近峰遠岫飽覽無遺,雲煙霞輝,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武陵源水繞山轉,衆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條十餘公里長的溪流,從張家界鑼鼓塔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兩岸峽谷對峙,山水倒映溪間,別具風味。

武陵源有完好的原始生態系統,2000多種植物蓬勃生長,珍奇異獸出沒其間,是珍貴的植物王國,動物天堂,生物基因庫。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樸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裊裊,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武陵源以其天然風姿,引來無數名人競相俯首折腰。著名風景園林專家朱暢忠先生稱譽“張家界乃天下第一奇山,九寨溝是天下第一勝水”。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實地考察後即興賦詩盛讚“張家界頂有神仙”。中外遊客觀賞之後無不感慨萬千,說:奇得不可思議,“莫明其妙”;美得“豈有此理”,羨慕至極。

武陵源以其奇奧、全面的自然景觀,嶄露頭角,飲譽中外。由於特定的地理條件,雖然它沒有古老悠久的開發史,沒有帝王祭祀,歷代聖賢題留的碑雕石刻,沒有舉世公認的墨客騷人的詩文捧頌,似乎不無遺憾。但卻更給人帶來驚奇與新鮮。武陵源完全屬於它自己。它無需人工粉飾雕琢,淡抹濃妝,它向人們展示的是它那獨特的美,它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理念,具有一種抽象的美,一種反叛的美,一種獨立特行的美。

下一頁 丹霞山:未來的山,和諧的山

丹霞山——未來的山,和諧的山

丹霞山位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平方千米,以典型的丹霞地貌爲主體,“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是廣東省面積最大、地質遺蹟最豐富、景觀最神奇的風景區,優美的自然風光集雄、險、奇、秀、幽於一體。丹霞山旅遊業開發始於1980年,現已開發了長老峰、翔龍湖—臥龍崗、錦江、陽元山四個遊覽區,可遊覽面積爲29平方公里。1988年,丹霞山被評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 丹霞山被評爲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評爲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順利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審,成爲國內首批8個世界地質公園之一,並於同年7月3日揭碑開園。丹霞山是世界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2010年8月1日(北京時間8月2日),又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飛花水、仙人跡、錦江畫廊、湞江畫廊七大景區組成。以赤壁丹崖之雄、陰陽元石之奇、巴寨之險、錦江之秀、翔龍湖之幽、韶石之韻、夏富之曠聞名。

丹霞山有陽元石、陰元石、雙喜臺、一帆風順、茶壺峰、僧帽峰、通泰橋、赤壁丹崖等天下奇景33處。有大小的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等地學景觀660多處。有摩崖石刻、夏富古村、錦石巖畫、細美寨等自然人文風景990多處。山巒不論大小,異彩紛呈,有的雄風大氣,陽剛十足,有的溫婉秀麗,嫵媚動人,更有赤壁倒懸,險峻無比,石景奇特,鬼斧神工;山間高峽幽谷,蔥鬱神秘。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霞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丹霞山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爲主的景區,丹霞之美首先是一種無需雕飾的自然美,其形態美,結構美,色彩美,意境更美。

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稱,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構成,那造型各異、擬人擬物、擬獸擬禽的造型地貌,構成其最基本的景觀形態。

丹霞山具有最壯觀的壯年期丹霞峰林結構,其山石高下參差、疏密相生,羣峰林立、組合有序,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羣更富有結構美感。

丹霞山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機物沉澱,加上藻類生長,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乾燥的紅崖上藻類更是五顏六色,在藍天、白雲、碧水、綠樹的襯托下,色彩和諧斑斕,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

丹霞山的意境美則突出表現爲雄、險、奇、幽五字。從古到今,文人墨客在詠歎丹霞山水時,留下衆多詩文題刻,對這種意境之美多有謳歌。

雄 即雄偉之美。主要在其氣勢。丹霞山景區最高峰海拔619m,就山高而論,不過是個小字輩,但它的山峰由懸崖硝壁構成,許多崖壁高達幾百米,拔起於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勁露,光滑齊削,氣勢磅礴,雄渾而富有力度,充滿陽剛之美。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

險 即險峻之美。“無限風光在險峰”,險峻能激發人們奮發向上、探奇覽勝,故智勇者上之。丹霞山以赤壁丹崖爲其地貌特徵,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進而發怵,大部分懸崖無法攀登。如今可供遊人登上的懸崖道只有幾條,登上的崖頂只有幾個。但山區著名的山頭大部分都有古人留下的登山小道和崖頂山寨。

奇 即奇特之美。天下名山各有奇致,而唯丹霞遍山皆奇,古人有“山水有殊致,大塊鍾靈奇”,“頑山忽入高人手,幻出精藍似畫工”的讚詞。丹霞山的山奇、崖奇、石奇、洞奇、橋奇、溝谷也奇,奇得讓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縱目丹霞的山堡狀、錐狀、塔狀,形象各異,組合有序,如“萬古金城”,似千年石堡。尤其晨霧之中或雲海之上,彷彿海市蜃樓,又如仙山瓊閣。

秀 即秀麗之美。丹霞山即雄又秀,形成陽剛與柔美的統一。整個山區保存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林,四季鬱鬱蔥蔥,蒼翠欲滴,秀色可餐。而丹霞之秀,又主要秀在錦江。一江碧綠的玉液,出自於北面南嶺山脈的萬頃林海,在丹霞山羣中迂迥南流,一路翠竹夾岸,樹木婆娑,近石倒映,遠山逶迤,富有嶺南情調的山村田園掩映其間。

幽 即幽深、幽靜之美。幽境是一種超脫、逸事、凡塵不染的佳境。丹霞山山谷幽深,山崖圍閉,狀若城廓,谷中林木鬱蔥,清泉長流。行於林間小道,便會產生一種超脫、隱逸之情,是修心養性、怡然自樂的風水寶地。今人行於山徑,遠離城市塵囂,自然也有返璞歸真的超脫之感。

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諧。丹霞山之美,不僅在於積聚了上述種種美學形態,而且江山美人,衆美相映,呈現出和諧融合的整體之美,丹霞山人環水繞,自然人文高度融合,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聯合國專家說得好,中國丹霞的丹山、碧水、綠樹、白雲的完美組合,構成罕見的自然美。丹霞的美是無與倫比的,那別傳禪寺的東方佛韻、錦石巖窟的淨土福音,仙居道觀的暮鼓晨鐘,伴以千年摩崖石刻、百年深山古寨、數十年丹霞地貌科學研究……因而又具有朝聖般的宗教意義和文化意義。美學大師陳望衡因此稱之爲“天下第一聖山”。

丹霞山之美還體現在她的生命魅力。那號稱世界雙奇的陽元石、陰元石,令人想起宇宙洪荒,生命起源,想起伏羲女媧、亞當夏娃,丹霞山因而成爲生命聖地。那2000餘種高等植物和不計其數的動物羣繁衍生息的原始森林,保存着南國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最完好的生態環境,因而成爲生命的樂土。生命的合唱從這裡響起……

同時,丹霞山作爲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是中國丹霞六大景區的最傑出代表。80多年來,丹霞的故事從這裡孕育,丹霞的研究在這裡壯大,作爲溼潤區紅層地貌的丹霞山見證了丹霞地貌演化變遷過程,構建了丹霞地貌的基本模式,成爲一部活生生的地球科學教科書。她與美國西部乾旱區的紅層地貌,構成東西方沉積岩地貌的兩朵奇葩,綻開在美麗浩瀚的太平洋兩岸。

有道是,古今多少事,天地一丹霞,丹霞山是科學的山,藝術的山,生命的山,和諧的山。丹霞那瑰麗的色彩,將會被愈來愈多的人們欣賞;丹霞山那神奇的魅力,將會在愈來愈廣的空間傳播。丹霞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文章作者:韶關市丹霞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任 黃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