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協會東方領袖講座/孫翠鳳:明華園永續 走向國際

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臺柱孫翠鳳。 記者黃義書/攝影

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臺柱孫翠鳳表示,明華園近年來積極思考如何永續經營,以「傳統」、「創新」爲兩大主要方向,每年製作一部新戲,持續推出作品將歌仔戲文化傳承至下一代。

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日前邀請孫翠鳳參加東方領袖講座,以「敬業‧樂業‧大膽‧無畏—孫翠鳳的舞臺人生」爲題分享經驗。孫翠鳳說,「明華園目標是希望歌仔戲是可以永續走下去,要用自己力量走向國際,讓歌仔戲成爲臺灣的瑰寶。」

明華園是由陳明吉與戲院老闆蔡炳華於1929年共同創辦,家族四代人全數投入歌仔戲的編、導、演行列,致力歌仔戲的傳承,爲臺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劇團。

孫翠鳳表示,明華園歷史悠久,從過去在路邊的「野臺戲」到如今在劇場中表演,這些過程都是未來發展的養分。如何將歌仔戲永續經營下去,是明華園團長陳勝福一直以來在思考的問題,針對每個年代要做出不同的調整。

孫翠鳳說:「明華園的戲劇很奇特,像是在看一部電影,整場看下來絕不冷場。」

陳勝福認爲歌仔戲應該要轉型,才能吸引到現代觀衆,因此他以自身電影背景爲基礎,將明華園的導演放到自身設立的電影公司做場記,一步步學習電影手法,讓明華園將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加入劇中,爲首個導入電影元素的歌仔戲劇團。

另外,明華園更創下先例,於民國70年代首創結合國樂進行表演。孫翠鳳表示,過去明華園主要由旗下四個打擊樂隊進行伴奏,不過陳勝福率先與臺灣知名國樂團合作,在當時引起一陣轟動,也導致後續許多歌仔戲劇團跟進。

明華園透過「以戲養戲」的方式持續推出作品,孫翠鳳說,過去政府規定企業不能贊助藝文團體,因此當時苦無支持,只能以戲養戲,將收入分成兩半,一半製作新戲,一半出國表演,透過自身的努力,不僅延續傳統文化,更是帶領歌仔戲走到國際。

明華園早年代表臺灣參加北京舉辦的第11屆亞運藝術節,孫翠鳳說,當時國內有很多反對聲音,認爲閩南語無法順利傳達內容,因此明華園想到,語言的問題可以透過字幕解決,並且更將舞臺從過去僅有的表演區延伸至觀衆席,創下歌仔戲史上多個首例。

孫翠鳳分享,當時於北京表演是不開放一般民衆入場,但首次演出完後的口碑很棒,也得到北京當地的認可,有很多藝文界大老私下拜託拿票,回臺後也獲得當時總統李登輝會見,繳出亮眼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