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黨史“教科書”構建“大思政”格局
來自上海市教育系統的不完全統計顯示,面向高中生的“抗疫思政課”引發高三畢業生“從醫熱”,2020年上海考生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人次大幅提升,較2019年上漲21.49%。
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說,抗疫精神不僅是醫務工作者的精神財富,也是對青少年開展黨史教育的寶貴資源。“來自一線的抗疫故事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感染力。作爲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把我在抗疫前線最真切的感受告訴學生們。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我們‘大思政’的隊伍中來,共同爲青年學子上好這堂人生大課。”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教育系統牢牢把握課堂主渠道、主陣地,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以思政課爲核心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形成各類課和思政課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
今年,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語文教師張錚結合統編教材相關單元,選擇紅色經典文學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引導學生走進上海的紅色歷史,體會革命人物的崇高精神,並用書信的方式寫下最想對李白烈士說的話。“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要點亮理想信念之光,傳承革命精神,讓閱讀爲學生打好人生底色,讓精神的‘電波’永不消逝。”
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是一所幼、小、中“十六年一貫制”民辦實驗學校。地理教師張瑞娟針對《上海市鄉土地理》中紅色旅遊的內容,組織七年級學生繪製《“紅色印記”專題圖》。當學生們把紅色印記圖疊加上氣溫、降水、河湖等一系列圖層之後,當他們沿着印記實地走進戰役遺址、名人故居、紀念館時,那些歷史故事就由平面變得立體。“要把地理這門學科真正上到學生心裡,不能只盯住學科目標,還要帶領學生理解和感悟知識以外的延伸。”張瑞娟說。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蘇百泉以上海解放的史實爲切入點,通過“情境活動化”,引導學生們廣泛參與課前調查、建構知識邏輯、查找論據、角色扮演、書寫論證提綱。
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教師周凱拿出的課程主題是“人民城市”。周凱讓學生們思考並討論,建設人民城市還存在哪些“卡脖子”的問題?請結合自身專業,暢想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賦能人民城市建設。
各種各樣的“大思政課”,激發了學子的共情共鳴。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學生張笑慈、山霽月、何其潤是中共一大紀念館的紅領巾講解員。他們所在的這所小學已經在紀念館連續接力講解16年,講故事的方式也從普通話版增加了滬語、英語、快板和連環畫等多種形式。“在講解中我們增長着見識、鍛鍊着能力,更把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的精神與力量融化在志願服務的行動中。”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晨暉學院學生姚王胤傑介紹,晨暉學院從最開始的“晨暉”黨章學習社團發展而來,15年來,成員已經超過550人,其中有百餘人光榮入黨。學生孫恬然說:“這些幫助我們樹立遠大理想的‘特殊課堂’,讓我們心中有光、腳下有力,腳步堅定去實現復興夢想。”
上海還有一大批高校教師、專家、學者主動投身黨史學習教育,在“上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專家宣講團”成員中,超過70%來自上海高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鬆說,自己既是一名高校黨委書記,也是一名黨史研究者。他不僅在學校講黨史,也在黨政機關、企業、社區講黨史。“對我來說,每次基層宣講都是一次對黨史的新認識、新感悟。”
於漪、汪品先、聞玉梅、張文宏、陳爾真……一位位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楷模紮根在黨史育人的講臺。
此前,在“學黨史 跟黨走 做理想信念傳人――給00後講講共產黨暨百名‘五老’講黨史主題活動”啓動儀式上,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上海警備區原副政委阮武昌親臨現場。92歲高齡的他婉拒了主辦方的座椅,站立了足足38分鐘,深情講述當年新四軍的抗日故事。
“他說,給未來的一代講,就要站着講!歲月如梭,但我們身上的鐵軍精神從未遠去,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未來一代。”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員、上海紅軍後代聯誼會會長鄧玉平介紹。
近年來,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課程思政理念,着力構建“大思政”格局。上海教育系統梳理明確每一門思政課必修課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結合點、落腳點、知識點,探索形成思政課必修課黨史學習教育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實現本科院校全覆蓋;中小學探索開設黨史學習的“導讀”“導學”和主題活動課;研製首批57個專業門類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南。(記者 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