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東昌葫蘆雕刻 承載藝術之美

東昌葫蘆雕刻,成爲中國葫蘆文化重要組成。圖/本報山東聊城傳真

葫蘆諧音「護祿」、「福祿」,是中華吉祥文化代表。東昌府區在歷史上即以盛產上乘葫蘆聞名。東昌葫蘆雕刻成爲中國葫蘆文化重要組成,其雕刻將典雅造型技巧與寫實手法結合,形成完整藝術體系,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昌府的葫蘆表面光潔潤滑、色澤優雅,適宜雕刻。東昌葫蘆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純熟,線條流暢,構圖飽滿,呈現獨特民族風格與濃郁地方

特色。相傳宋代宮廷藝人王合尚,告老還鄉回到東昌,因盛產葫蘆,便在葫蘆上雕出精美圖案,用來蓄養心愛的蟈蟈;而後,東昌人紛紛效仿,葫蘆雕刻便流傳開來,到了明清興盛一時。據「中國葫蘆器與鳴蟲」記載,東昌府瀕臨京杭大運河,是魯西平原政經與文化樞紐,商賈雲集,東昌葫蘆雕刻曾是運河兩岸農家生產的重要商品。

東昌葫蘆雕刻技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本報山東聊城傳真

東昌葫蘆雕刻,刻工純熟,線條流暢。圖/本報山東聊城傳真

在題材上,東昌葫蘆雕刻以寫實花鳥蟲魚走獸、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取材,以四大名著構思入畫,如桃園三結義、武松打虎等。在構圖上,汲取民間年畫、工藝美術、剪紙表現方式,力求開合有度,繁簡有序。在加工上,異於一般僅於葫蘆表面作文章,東昌葫蘆雕刻技法,借鑑雕刻工藝的鏤雕,不僅改善葫蘆透氣傳聲功能,亦增強整體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