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東昌毛筆工藝 六世紀的卓越傳承

聊城一絕東昌毛筆,具有「尖、圓、齊、健」特徵。圖/本報山東聊城傳真

東昌毛筆是聊城一絕,外形美觀、剛柔並濟,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漬,至今已有600餘年,品類多達200餘種。採「韋誕法」製作,需經72道工序方可完成,製作技藝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昌毛筆選料精良、做工精細、鋒長杆硬,大到三尺大字,小到蠅頭小楷,揮毫潑墨猶如行雲流水。具有「尖、圓、齊、健」特徵。尖,指毛尖要尖,筆尖聚攏時末端要尖銳,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圓,指筆尖圓滿如棗核之形,即毫毛充足的意思,筆鋒圓滿,運筆就能圓轉如意。齊,指筆尖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健,指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

東昌毛筆製作技藝,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本報山東聊城傳真

據「東昌府志」記載,元朝已有東昌毛筆,到了明代中葉至清道光年間,迎來輝煌時刻,從業者千餘人,「東昌作坊,書筆兩行」展現繁榮盛景。清順治三年開科大考,聊城人傅以漸以本地毛筆寫出佳作,深得順治皇帝讚賞,御筆欽點頭名狀元。清康熙巡聊城,亦用東昌毛筆撰文賦詩。康熙六十年,聊城人鄧鍾嶽以本地毛筆進京應試,被康熙皇帝硃批「字壓天下」。海源閣創始人楊以增用東昌毛筆撰寫「重修東昌光嶽記」碑文,從此東昌毛筆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