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東漢古墓 將進行拆解保護
山東德州一在建工地內發現一處東漢晚期古墓,距今約有1800多年曆史。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介紹,這種帶裝飾壁畫的磚室墓葬在德州比較少見,對於研究東漢歷史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對古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結束,將對其進行拆解保護。
20日,記者在古墓現場看到,兩座墓葬爲中軸線佈局,墓向朝南,墓向一致並且並排分佈。一座墓葬長近20米、寬近6米,另一座長16米、寬4米。墓門和墓室內有彩繪壁畫,顏色有紅彩、黑彩、白彩、藍彩等,紋飾有魚紋、幾何線條紋、植物紋、菱形紋、勾雲紋等,多呈條帶狀分佈。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負責人趙芳超介紹說,這座古墓在今年6月份被發現。“工地施工時挖出了磚,而且磚上還有彩繪,判斷好像挖掘出了古墓。”6月份,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排專業人員現場察看,並提出了後續保護意見。8月份,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施工區域進行考古調勘並上報國家文物局取得發掘執照後,於9月開始考古發掘工作。
趙芳超表示,在德州發現東漢古墓很不容易,由於德州位於黃河氾濫區,存在大量的淤積層,這兩座古墓屬於東漢時期,年代久遠,已經處於地下接近4米的深度。“以前往下挖2米深,就能挖到含水層。像這兩座墓葬距地表近4米,如果不是工程建設挖地基,是很難發現的。”
目前,從該兩處墓葬中出土的隨葬品有陶樓、陶碗、陶竈、陶耳杯、陶雞、陶狗、銅錢、銅環等,以綠釉陶器最具代表性。“從墓葬形制和出土隨葬品來看,墓主在當時有一定的身份,家境比較富裕。”趙芳超說,從考古專家現場發掘的情況來看,兩座墓葬中有明顯的盜洞,疑爲早期曾遭人盜擾。
趙芳超告訴記者,古墓年代的判定,首先要判斷墓葬所處的地層,還有墓葬的形制,並結合隨葬品綜合分析。該墓葬屬於多室磚墓,中軸線佈局,帶有較多耳室、側室。另外,隨葬品多爲綠釉陶器,這都體現了德州東漢晚期墓葬的特點。
“如此規格、等級墓葬在德州比較少見。”趙芳超表示,這兩座墓葬體量較大、形制複雜,而且墓內發現裝飾性及仿木形象壁畫,對於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介紹,東漢古墓被髮掘於在建施工工地內,不便於原址展示,將對其進行拆解保護。(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