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終結美聯儲

銀行的秘密:揭開美聯儲的神秘面紗(第17章)

改寫本書,是爲了讓讀者花更少的時間,閱讀經典,全書改寫後,字數縮減了近一半。

17章 結論:銀行業現狀和發展對策17.1發展歷程回顧

自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國銀行業和整個經濟體經歷了一系列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美聯儲的信用擴張政策初期帶來了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但也爲1929年的大蕭條埋下了伏筆。

隨後,爲了應對經濟蕭條,美聯儲採取了一系列極端措施來擴張信用,包括大量購買公開市場資產和對銀行進行大規模放貸,儘管這些措施成功地降低了利率,但同時也導致了公衆對銀行系統的普遍不信任。

在大蕭條之後,羅斯福政府採取了斷金脫鉤的措施,將美國從金本位制中解脫出來,這一決定標誌着美國內部流通的美元完全轉變爲信用紙幣,引發了美元的大幅貶值。

同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建立有效減少了銀行擠兌的風險,但並未阻止20世紀30年代銀行體系的超額準備金累積。

20世紀30年代的政府幹預措施,包括工資率的強制維持、對不健康企業的貸款支持、公共工程擴張等,雖然旨在刺激經濟,但實際上延長了經濟蕭條的時間。

美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經濟戰爭,以及對進口限制和出口補貼的依賴,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