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舌尖上的四川”滿足世界的“胃”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12月11日—13日,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七屆世界川菜大會”在四川省德陽市舉辦,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領域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川菜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趨勢。
“川菜出海”是此次大會上參會嘉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會上發佈的《川菜產業國際化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到目前爲止,國(境)外中餐門店已有70餘萬家,市場規模約3萬億元,門店遍佈180餘個國家和地區。而川菜作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特大菜系,一直是中餐國際化的“排頭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國際化發展成就。
“出海”已成“必選項”
川菜加速“走出去”
“辣是spicy……”世界川菜大會丹丹郫縣豆瓣展位上,廚師楊勇一邊炒制麻婆豆腐一邊練習英語。“我女兒在澳大利亞,找她學了幾句英語,趁此機會給外國食客介紹下我們的‘靈魂’作料。”楊勇說。
四川人的廚房裡少不了一勺豆瓣醬,而這勺紅褐色的醬料,也從楊勇家的廚房走向女兒在澳大利亞的餐桌。目前,郫縣豆瓣已遠銷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川味調味品飄香全球的背後,是川菜加速“走出去”的步伐。近年來,四川加快建設川派餐飲創新發展先行區,實施名菜、名廚、名店“天府三名”品牌培育工程以及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國川菜中式正餐門店數量已超過15萬家,佔全國中式正餐賽道總門店數的11.4%。在北美、東南亞和大洋洲這3個主要境外市場,火鍋很受歡迎,其中以海底撈、小龍坎等川菜企業最具代表性。
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發佈《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傳播中華優秀餐飲文化,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飲經營主體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出海”已成爲許多餐飲品牌的“必選項”。
“當前,國內川菜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和基礎,但面臨市場飽和、同質化競爭等問題。而川菜國際化爲其提供了突破瓶頸、實現創新升級的機遇。”四川旅遊學院烹飪與食品科學工程學院院長李想認爲,一方面,川菜國際化可引入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技術和人才,提升川菜產業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能促使川菜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優化產品質量和服務,拓展產業鏈,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共建“一帶一路”帶來新機遇
川菜影響力持續擴大
來自巴基斯坦的Alam 一直忘不了在家鄉吃過的擔擔麪,這次參加世界川菜大會,除了展出自己的玉器,他還有一個目標:學會做成都擔擔麪。
“擔擔麪在我的家鄉很受歡迎,這次要是能學到正宗的擔擔麪做法,我會考慮回巴基斯坦開個麪館。”Alam說。
《報告》指出,隨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推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川菜藉助這一平臺,成功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領域。國(境)外中餐館的蓬勃發展,以及網絡社交媒體和影視作品的宣傳推廣,進一步擴大了川菜的影響力。
從Alam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川菜在海外不再僅是“唐人街餐飲”。隨着受衆羣體的不斷擴大,許多川菜企業正在向全球品牌化轉變。
從簡陽“走出去”的餐飲巨頭海底撈,目前高居中餐海外門店布點榜首。海底撈海外公關總監許慧文表示,這些國際擴展不僅是海底撈全球化的重要步驟,也標誌着中式餐飲從傳統移民餐飲模式向全球品牌化轉變的成功。
迎合市場推出新口味
講好巴蜀文化故事
“這道菜的味道和我在泰國吃的不一樣。”世界川菜大會現場,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的泰國留學生Jongrak在現場品嚐了一口麻婆豆腐後感嘆。
“我爸爸是中國人,從小我們也吃中餐,只是相比德陽這邊的川菜,我們那邊的川菜改良過,更加符合泰國當地人的口味。”Jongrak告訴記者,回鍋肉、麻婆豆腐等都是他耳熟能詳的菜品,但改良後的“泰國版”更符合他的口味。
要滿足世界的“胃”,包括海底撈、眉州東坡、大龍燚在內的大型連鎖品牌出海,都根據當地食客的口味對菜品進行了優化,以順應更廣闊的市場需求。
“我認爲要順應消費者的變化,不是一味地改變菜的口味,而是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當地消費者的菜。比如,很多美國消費者喜歡清淡,我們就主推雞豆花,這是川菜裡的國宴名菜,清淡又健康。”眉州東坡集團董事長王剛說。
走出去的川菜,口味在調整,但不變的是文化內涵。
“眉州東坡”“巴國布衣”“南堂館”“子非”“柴門”……每個名字背後都蘊含深厚的文化價值。
“川菜企業尤爲注重文化品牌塑造。爲了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企業紛紛採用故事化營銷、場景化設計等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李想表示,這些舉措在提升川菜企業的品牌形象的同時增強了消費者對巴蜀文化的認同感。(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