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論政 習上臺多鍼砭財經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是《人民日報》訪談的權威人士。(新華社)
《人民日報》常刊登權威人士談大陸經濟的文章。圖爲河北長安汽車生產線。 (新華社)
「大陸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並強調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文章稱,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2016年5月9日,《人民日報》大篇幅刊登權威人士談當前大陸經濟的文章,引發國際財經界震撼。由不具名的「權威人士」迴應社會重大關切的做法,是沿襲自中共歷史上的傳統,習近平上臺後,權威人士多鍼砭財經政策。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目前,《人民日報》上共有1600多篇文章提到「權威人士」。跨越了國共內戰、大陸建國、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直到今天。「權威人士」出現在《人民日報》報導中已經很長時間了。
任副總理前 劉鶴曾受訪
習近平上臺後,首篇權威人士訪談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後,2013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在第二版發表「權威訪談」系列第一篇文章《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中共十八大後,《人民日報》最有名的權威人士訪談,就是2016年5月9日的《開局首季問大勢》,由於該文與當時國務院推動的經濟政策意見有所不同,引發議論。後來證實,該權威人士是當時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是習近平最重要的經濟幕僚,中共十九大後,劉鶴出任副總理。
權威人士 並非全都匿名
不過,《人民日報》並不是每次都爲「權威人士」匿名。比如2007年10月29日的《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解讀十七大的報告的文章,原標題爲《深化財稅金融改革 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權威人士談十七大報告中的財經「關鍵詞」 》,標題提到的權威人士,內文中出現了具體的8位人物,這8位具名的權威人士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時任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時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時任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時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工商董事長姜建清,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