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最傳奇的家族祠堂 沒有之一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清明祭祖,不少人會回到家族的祠堂。在臺灣,有許多家族都有祠堂,有的佔地遼闊,氣勢輝煌;有的歷史久遠,充滿了故事;也有的已經沒落,年久失修。在衆多的祠堂之中,最有臺灣味、也最傳奇的絕對是如今取名爲「採田福地」的七姓公祠。
七姓公祠,顧名思義,包括了七個姓,但卻不只是七大家族,現在已經有如整個「竹塹社」(Pocaal)的道卡斯族人的公祠。採田福地是臺灣唯一比較有傳承及規模的原住民祠堂。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採田福地,是道道地地的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人在新竹的祭祀中心。道卡斯族,耆老以「鬥葛」自稱,日治時期研究者伊能嘉矩在明治30年、1897年以道卡斯(Taokas)稱之,沿用至今。根據研究,道卡斯族主要分成了三大社羣:崩山八社(或稱蓬山八社)、後龍五社、以及竹塹社。
竹塹七姓是第一批漢化的族人,七姓指的是潘、衛、三、錢、廖、金、黎七個乾隆皇帝御賜的漢姓,獎勵他們協助清廷平定林爽文民變。其中的三這個姓,可算是超級罕見的姓。不過當初的七姓,現在只剩下廖、潘、三、衛、錢五姓,大約一百多戶,而且族語幾乎失傳了。
採田福地維繫了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傳承,也見證了原住民漸漸被漢人同化、然後又重新尋求自我認同的歷史。很多新竹一帶的客家人,在祭祖時才發現前幾代是閩南人,更往前則是平埔族原住民,原來道卡斯族先是被閩南人同化,後來搬遷到新竹這一帶,又被附近的客家人同化。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道卡斯族人後裔重新發現自己的平埔族血脈,還有人很積極在設法重新找回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