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無感與性感──當代中日韓電影的說故事技巧

馮小剛善於講故事,他對劇本的重視,可從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2003)的一段話看出端倪:「電影拍出來沒人看。原因很簡單,劇本不行……我認爲一個好編劇的合理價位,絕不應該少於一個明星收費。而眼下許多白癡製片人們,屈於一些狗屁明星的口屁名聲,隨隨便便就能讓價幾十萬,往往是導演磨破嘴皮子,爲一個好劇本多爭取的幾萬元就引得製片人暴跳如雷。」

馮小剛的電影反映了這十五年來大陸經濟起飛所伴隨的客塵煩惱。1995年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甲方乙方」,是說有人「好夢一日遊」業務,協助人們美夢成真,在現實中過一天好夢日子的故事。這種創業情懷背後所隱藏的,是資本累積的樂觀精神。到了「不見不散」(1998)時,主角已是旅遊公司的老闆,十年後的「非誠勿擾」(2008)成了資金雄厚海歸派企業家空姐的故事。很明顯,在馮小剛的電影中,主角的經濟地位呈現了不斷上漲的趨勢。向來以賀歲片征服市場的馮小剛,在故事主題總能緊緊抓住人民的新春大夢。

即使主題討喜,馮小剛的影片依舊扣住傳統中國文化所在意的,即好人是否有好報?這是千苦不變的道德議題。關於電影中的好人,或許我們應該先回憶在日本與韓國電影會碰到的情形,在「告白」當中,討論的不是先天的好與壞,而是霸凌的現象,並將問題回溯到母子關係所引發的精神創傷;「橫山家之味」裡,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你我熟悉的親人互動模式;韓片殺人回憶」的兩個主角都有個性上的缺陷,甚至在辦案過程中,逐漸被自我的陰影所掌控。

馮小剛「天下無賊」裡有個配角傻根,他是個單純到不行的河北少年,相信世上沒有邪惡的存在,這個人物是推動故事前進的關鍵。但在奉俊昊的「殺人回憶」與「非常母親」(2009)中,類似的關鍵角色卻都是有精神障礙的少年(此外,像山田洋次大受歡迎的「黃昏清兵衛」與「隱劍鬼爪」中,主角身旁都有一位智能較低的僕人)。如果說前者是用來證明人性本善的純白試紙,後者的無知則投射了社會結構的殘缺。

好人的單純與直接,即使在中國獨立電影中也是存在的。賈樟柯四川好人」的主角礦工三明,從山西到四川奉節縣尋找失散多年的老婆。他的善良對比於當地居民的強悍,更顯得突出。電影一開場緩緩拍攝圍繞在渡輪甲板四周的工人,每個鏡頭都像尤金史密斯紀實攝影般真實有力。這些赤身污黑的底層工人有如羅蘭巴特的刺點,不斷挑戰我們習以爲常的類型化觀看。隨着情節的進行,原來狡詐的當地人,逐漸露出了樸素質地,連原來欺侮韓三明的流氓小馬哥,也帶着濃濃的人味。人性的良善成了三峽大壩工程背景中的另一個刺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