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被重新定義:冰層之下,暗流涌動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 題:汽車被重新定義冰層之下,暗流涌動

記者 吳曄

早在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確定了近120年來汽車產業發展邏輯:這是一個主機廠爲王的時代。而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再度被重新定義。新的賽道、新的模式,創新的勇者迎頭趕上,於變局中開得新局,而守舊者或目光短淺,或揹負沉重包袱,躊躇不前,在不知不覺中或將成爲時代的棄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淘汰賽中,誰將會是爲數不多的倖存者?

行業分化明顯,“清場”是大勢所趨?

風捲殘雲,大浪淘沙。經過時間沉澱,海外車企由百家爭鳴演進到如今的幾分天下。在中國,早在10多年前,汽車行業的兼併重組就頻頻被提及。甚至在2009年,國務院批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鼓勵一汽、東風等主要企業全國範圍內開展汽車產業重組兼併。然而,自2009年開始連續十多年的中國市場黃金期,規模由幾百萬發展到近3000萬輛,給了更多企業生存的機會。來自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度,全國工業企業數37.3萬家。其中,汽車製造企業數1.5萬家,較同期增加222家,佔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4.1%。

自2018年5月起,中國車市持續陷入低迷,經銷商退網維權、停產等事件此起彼伏,不斷上演。

“對於當前的汽車產業而言,產能、品牌甚至企業的整合都不可避免,就像人體感冒多會有發燒現象一樣。當前的汽車產業正在步入調整期,這些調整、兼併重組是必然、也是正常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汽車市場承載力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正在由依靠增量發展的階段過渡到存量調整時代,身處其中的企業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度,汽車虧損企業3288家,較同期增加557家,同比增長20.4%,佔虧損工業企業總數的5.6%。與此同時,汽車企業的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2020年1-7月,中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爲1103.6萬輛,佔汽車銷量總量的89.3%,高於上年同期0.4個百分點。

而伴隨着市場的下滑,中國自主品牌的份額也在日益衰減。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從2017年最高點43.9%,下降到2020年1-7月的36%,面臨的挑戰更大。

在不少人看來,即便是當今頭部企業,仍然也存在出局的危險。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經預言,未來的國產車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也就2-3家。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提出,未來關停並轉的企業還會更多,最終中國車企將“只剩五六家”。

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

“在中國也許五到十五年裡,可能還會有很多汽車企業,但龍頭會集中在五六家的規模,這個變局也是我們所有人都要努力的目標。”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也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藍皮書論壇上拋出上述看法。

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分析認爲,“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市場淘汰是公平的,這也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併重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改變。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都將紛紛倒下。”

汽車被重新定義

誰將出局,誰又能突圍?奔涌而來的“新四化”給這場競爭增添了諸多的變數。

如今,汽車已經不再是“汽車”。

在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看來,汽車產業正在發生顛覆性變革,我們現在討論的汽車,和過去的汽車,以及將來的汽車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換“大腦”、換“手腳”、換“心臟”、換“神經”。

“我一直在提一個詞叫智能電動汽車,我認爲這個就跟我們20年前說電話大家就說家裡那個有繩的座機,後來一說電話說的是手機,在今天說電話我們說是智能手機。最終我認爲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到那個時候再去說汽車,那一定是智能電動汽車。產品的終極形態,我個人認爲三到五年就會確定下來,大家就去按這個模板做自己的車了。從產品層面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和速度會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說。

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

在今年成都車展期間,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今後,汽車的外觀可能就像女士的服裝一樣,不貴但是天天換,每天都能看到新穎的。車也跟人一樣,消費心理、消費價值觀在變。把產品從小衆變成時尚,這是我們的期望。”

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勢力,牽引着變化的是“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出發去定義汽車”。

“我們過去基本上都是從性能出發的,節油性能,加速性能,機械性能等,但是現在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性能不再是客戶唯一關注的重點。未來我們不管是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更長的時間來看,更智慧的汽車,一定是爲了用戶。” 敏實集團CEO陳斌波說。

東風高端品牌嵐圖汽車CBO雷新提出, “我們將以創新的銷售模式和生態服務,滿足用戶全生命週期的用車需求。”

打破整車爲王的邏輯

被重新定義的汽車,正在帶來或明顯或者隱藏於冰山之下的改變。

“現在不光是單個車的事,它和5G網絡,還有各種各樣的車端、路端、網端、人端、工業端等其他的端連在一起,最終形成數據傳輸產生的雲端,也包含在內。由此帶來在融合過程之中,新老思維的碰撞、產業的碰撞。” 上海交大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殷承良指出,新興產業的出現要求必須打破整車爲王的邏輯,產業生態由過去的品牌優勢和技術積累支撐下的樹形結構變成空間的網狀結構,由此導致主機廠的地位毫無疑問會下降。

上海交大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殷承良

“從這個角度來說,變局從今天已經開始出現了,構建全出行鏈大的環境,整車必須跟着變,否則網絡上一個點出現問題,網狀結構一定能把你踢出去,這部分問題擺在汽車人跟前。” 殷承良給汽車業提出如上忠告。

對於傳統造車思維和互聯網科技的理念碰撞,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深有體會。他舉例稱,在華爲和所服務車企對標自動駕駛設計的時候,車企一定是要一個一個功能的對,而華爲的軟件是基於場景的,比如從A點到B點,這個中間經過了城市道路、鄉村道路、高速公路,軟件的場景中間產生了紅綠燈、右轉、左轉,而不是單純的去設計一個緊急停車的功能。

新汽車變革帶來全球性的危機感。早在2020年初,大衆汽車董事長兼CEO迪斯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需要加速大衆汽車業務改革,以避免成爲另一家諾基亞。而在大衆汽車集團(中國)2020年中業績媒體溝通會上,當大衆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表示,40多家新能源汽車初創企業目前只有8家存活,“有的品牌推出非常漂亮的車型,但商業模式不可爲繼。”因而,對於大衆而言,在改變客戶的行爲和觀念的同時,也要了解什麼纔是持之以恆的成功模式。

他強調:“我們必須要學習、吸取新的東西,對整個系統進行調整,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經銷商都必須找新的方式和消費者進行互動。”

要真心擁抱變革

對於不少車企,危機感正在不斷成爲發展的動力。

“在發展的寒冬裡,我們也要看到,市場正孕育着新機,汽車產業正值轉型升級的春天。”東風公司董事長竺延風在參加藍皮書論壇時提出,“在紅海里航行,如果不積極地 ‘動起來’就會被淹沒。”

東風公司董事長竺延風

他甚至非常形象地說:“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個‘魔方’,做個‘變形金剛’,用咱們的新材料、新技術,做一個懂變化、能變化的車,讓用戶花一份錢,能夠實現各種各樣的功能,我覺得紅海就會變成藍海。”而這些變化,一定要以用戶需求爲基礎,堅持客戶至上,始終源於市場、終於市場,迴歸市場、緊盯市場,敏銳洞察和識別客戶需求,不斷髮現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

東風公司也於不久前正式推出了高端電動品牌“嵐圖”,爲用戶提供新能源3.0時代的高品質汽車生活解決方案。

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

徐留平堅信:“只有自主創新,才能夠贏得未來。” 每年的8月,中國一汽都會發布新一版的技術發展戰略。其中,中國一汽基於兩個最新的技術平臺FME平臺、FEEA2.0的技術平臺架構研發了一系列的產品,能夠滿足智能化L3級,並且能夠拓展到L4級。在今年四季度,一汽紅旗將基於兩個技術平臺推出一款產品紅旗E-HS9。

“我們的體會是要抓住中國汽車產業消費升級和汽車產業本身轉型升級,這個雙升級,實現中國一汽旗下的自主品牌躍遷式成長。”

除了技術方面的創新,魏建軍在長城汽車30週年之際,用《長城汽車如何挺過明年》這封公開信,開啓了非同尋常的反思,用“命懸一線”形容當前處境,提出以空杯歸零的心態重新出發,以向死而生的勇氣直面挑戰。

他表示,面對波詭雲譎的前路,長城汽車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變,完成從“中國汽車製造企業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的蛻變。”魏建軍直指關係企業命脈的核心,提出長城汽車要進行機制創新、對企業組織和文化的基礎層動刀、貼近用戶進行數字化變革。

“我們智能化組織和我們傳統組織確實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們都把它變成公司化。因爲這兩撥人確實有衝突,但是做智能互聯的和我們做自動駕駛的思維也有衝突,所以都不在一個組,我們重新劃分,我們叫兩智融合,實際是兩個智能在融合,設定了專門的組織,而且和我們傳統組織工作地點,工作文化都不同,這是一個組織創新。”魏建軍透露,長城汽車現在做了“兩個打通,一個融合”,每一款車、每一個品牌類似一個創業公司,直接面對用戶。“我們會打造像小鵬、蔚來這樣的組織,形態都像互聯網公司的形態一樣,把這個組織直接面向市場,它就是一個創業公司的概念。”

“在這場變革中,基因和勇氣很重要。一方面,沒有在一開始真正地轉變爲以智能化、以軟件改變汽車、以電動改變交通出行工具的看法,未來再改變基因就很難。另一方面,當你過去的成就越大,規模越大,你的包袱越多,轉化難度就越大。這時你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這時就很痛苦。”雖作爲造車新勢力,何小鵬對於傳統車企在這場變革中的不易,感同身受。

可以想象,長城汽車將面臨新一輪的自我革命,陣痛不可避免,但結果值得期待——通過打破傳統,讓更多的新鮮血液和理念涌入進來,讓長城汽車更具活力與戰鬥力。

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是不是贏者通吃,尚未有定論。但面對波濤洶涌的變革大勢,不試、不創新、不真心動起來,肯定將是坐以待斃。變革中有挑戰,但十萬億級的產業前景也同樣充滿了機遇。市場有足夠大的空間,總能爲真正的變革者,留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