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裕民指路 循環經濟創造新價值

擔任循環經濟策略辦公室主任、工研院副院長裕民。(杜宜諳攝)

擔任循環經濟策略辦公室主任、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昨天指出,循環經濟不能只講循環,一定要談經濟,臺灣有好的供應鏈,我們應積極超前歐美國際大廠要求的目標,「在循環經濟裡創造新的價值,帶動臺灣新經濟。」

彭裕民說,推動循環經濟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爲筆電成衣鞋子很多都在臺灣做,百分之3、40的產品留在臺灣,不做環保就成環保問題。像是廠商寶特瓶抽絲做成的運動服,若沒透過技術創新做到快速排汗功能,像是打完足球據說要流5公斤的汗,只是標榜循環再利用人家是不會買的。

「在世界變成一個新的價值,臺灣未來經濟一定要往這邊走。」彭並舉例,臺灣面板是世界第二,裡面有很貴的東西液晶,一公斤值15萬到45萬,他們去分析純度,可達百分之999999,但一經污染就不能用。後來友達、羣創技轉工研院廢液晶面板再處理技術,10年來回收價值就達快200億。

彭裕民表示,工研院看到2030年循環經濟會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因爲臺灣過去生產線性經濟,不能說沒有污染,而重新從循環經濟角度,產品可循環有高價值,加上本地有污染處理方法,搭配健康生活,可成爲綠色新經濟,大家可以一起來觀察。

他說像生質材料就是新南向很好題目甘蔗渣樹薯東南亞國家都不知怎處理,我們去處理好拿回來做成生質塑膠,後面利用都還可以再思考。

最後他強調,循環經濟不能只講循環,一定要談經濟,但一個很大壓力是國際環保法規品牌廠商會要求,像是NIKE、愛迪達蘋果,會要求2030有多少材料要循環利用,這是好的壓力。臺灣有好的供應鏈,我們應積極超越它們提的目標,超前達到它們要求的規格,如此可要求多30%、50%的錢來買,這是我們要給自己的壓力。「臺灣必須在循環經濟裡創造新的價值,去帶動臺灣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