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面對中國挑戰 美國已無法壟斷「民主」定義

民主威權體制認知界限趨向模糊,某種程度上是因爲一年來疫情封鎖和限制,在恐懼和不確定性心理打亂了人們對於民主治理的看法。(圖/Shutterstock)

面對來自中國挑戰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數十年來爲世界所欽羨的美式民主體制已岌岌可危,美國總統拜登打算對此一情勢進行反擊,計劃召開一次「民主國家峰會」,動員全球民主國家組成大型聯盟,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等威權國家的崛起。但要成功建立民主聯盟,美國必須放棄其界定民主的壟斷性角色

紐約時報評論專欄認爲,拜登的構想呼應許多美國人修復民主制度的想法,美國需要更加公平與包容。但建立一個反對專制聯盟,美國必須放棄壟斷民主定義地位,否則最終還是會變成不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聯盟,不然就是個僞善的聯盟。

評論指出,瑞典研究機構V Dem在3月發表的報告中認爲,2020年全球公民平均享有的民主水準已降至1990年左右的水準。許多民主的選舉產生不受約束的專制政體,例如印度土耳其匈牙利,這些新獨裁者跨越民主與威權主義之間的界限已成爲家常便飯。許多這樣的國家原先都是民主國家,人民投票給威權民粹主義者,他們在國內聲望歐美國家領導人的國內聲望更高,但卻被瑞典VDem或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這樣的組織視爲民主倒退國家。

該評論認爲,新威權主義並沒有將自己塑造成民主的替代品,而是聲稱自己是一種「真正的民主」,是一種多數統治的民主。美國國務院經常使用的民主vs.專制的兩極化冷戰時期概念已不敷需要,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研究顯示,美國人和法國人對他們自己的政治制度失望程度很高,其他歐洲國家也差不多,許多人甚至根本不認爲他們還算是個民主國家。

爲什麼會這樣?文章認爲,某種程度上是因爲一年來疫情封鎖和限制,在恐懼和不確定性心理影響下,人們對於民主治理的看法已被打亂。過去一年,在許多地方與疫情大流行對抗過程中,民主和專制體制之間已不像過去那樣可以明顯區分。人們無法判斷不同政權類型對防治疫情的是更好或是更差,不同體制對公民自由限制或經濟政策也沒有一定規則,疫情之下的不同體制關切的都是權力秩序問題。

文章指出,民主和非民主之間界限趨於模糊,對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果拜登以自由之家或V Dem的評級指導,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其聯盟中就應該沒有位置。但是,如果以美國的戰略利益爲指導,印度對於西方遏制中國在亞洲影響力就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評論最後說,華盛頓面臨一個選擇:它可以假裝印度和土耳其等也是民主國家,以便遏制中國,否則就得在言辭上把遏制中俄與恢復民主世界的努力脫鉤。在此建議拜登政府採取第2條道路,因爲在這個充斥着社交媒體的世界裡,「虛僞」是最大的罪惡,民主的合法性來自於面對權力要「說出真相」,而民主政府在國際上的合法性則來自於「說出權力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