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用過 卻沒看過大同電鍋的誕生過程
臺灣人想到電鍋,第一個想到的品牌一定大同電鍋,這也讓大同於1960年生產電鍋後,至今仍穩居電鍋界龍頭,在臺灣市佔達9成,每年生產線也還要產出大約50萬電鍋,以滿足內外銷訂單。
但是,雖然臺灣家庭幾乎都用過大同電鍋,卻甚少人看過大同電鍋的生產。在大同集團成立100年之際,本刊特地在電鍋廠人員帶領下,實地進入廠房內,一探這個陪伴許多人臺灣人長大的電鍋究竟是如何誕生。
首先,電鍋外鍋是由鋁所製成,因此製作電鍋的第一步就是將鋁錠以高溫熔解,接着進行機械塑形。大同電鍋廠課長朱文章表示:「鋁的部分僅用於外鍋,內鍋部分都是以不鏽鋼做成,並不會接觸到食物,但配合近年有些客人希望整個電鍋材質都是不鏽鋼,因此我們也有全不鏽鋼電鍋。」
外鍋塑形之後,便送往研磨修整,應用機械把外鍋拋光磨亮;緊接着經過人工清除鍋體表面的粉塵、雜質,就進入顏色塗噴室,將一個個電鍋以吊掛方式進行機器塗噴。朱文章指出:「最傳統的大同電鍋顏色就是紅、綠、白色,但後來因應市場需求,也推出粉紅、桃紅、紫色,以及從臺灣本土水果發想而來的西瓜紅、芭樂綠、香蕉黃色等等。」
至於金馬電鍋和先前在網路爆紅的凱蒂貓、KIKILALA、蛋黃哥、馬來貘等特殊款,因爲上色步驟較爲繁複,因此是委託外製廠商協助上色,數量也較受限。
上完色後,經過乾燥,就來到組裝區。組裝上電力和開關配備後,最重要的就是測試電流、功率等等功能的穩定度,朱文章表示:「每一個電鍋組裝後,都得經過多重把關和不同人員的測試,這部分攸關到一個電鍋的壽命,半點都馬虎不得。」因此一定要等到電力組裝和測試確認無誤後,纔會進入最後的包裝流程。
有趣的是,大同電鍋素以耐用出名,電鍋廠人員也會接獲門市送來的維修品,朱文章指出:「也許買一個新的電鍋也貴不了多少錢,但有些客人很念舊,對手中的電鍋很有感情,壞了寧可送來修,目前我們接到最老的電鍋是40多年的,只要客人堅持,我們還是會盡力幫忙維修。」
更多鏡週刊報導【百年大同之一】知名影星也搶 至今仍年賣50萬個電鍋【百年大同之二】一支鐵釘都彎腰撿 第一代借貸蓋堤起家【百年大同之三】第二代靠家電站穩 一臺電扇一兩黃金仍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