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沈榮欽/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日子 已一去不復返
由於人大教授向鬆祚質疑中國GDP嚴重高估,關於中國經濟成長的話題又熱門起來。
向鬆祚認爲,即使按照官方數據,今年5月至9月全國財政收入一直是負增長,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和負增長,居民收入也沒有快速增長,個稅收入前三季度下降近30%,這些加起來就是GDP。這幾項都是低速增長或負增長,加起來的GDP怎麼還增長6%?向鬆祚暗示本季中國經濟成長極低或甚至可能是負成長。
這個話題之所以在此時引發如此高的關注,主要還是因爲對於美中貿易戰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中國經濟的未來,各方有不同的看法。我曾經整理過我認爲比較可靠的相關研究如下,希望有些參考價值:
中國經濟成長「必然」下跌嗎?下跌是短期的景氣循環,還是長期趨勢?
事實上無論有無美中貿易戰,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日子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原因請見以下兩個研究:
(甲)
有人回顧中國1979-2015年經濟成長的來源,可以分爲三類:
2. 其次是人力資本貢獻度,1999-2008年是12.5%,2009-2015年是16%。
3. 但是最有趣的是總要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2008年之前的貢獻DGP成長約在20%上下,但是2009年之後,竟然轉爲負值。
(乙)
如果將中國經濟成長來源只分爲資本累積與生產力兩類:
1. 2000-2008 年資本累積與生產力對GDP成長的貢獻度約略相同。
2. 2008-2012年,資本貢獻四分之三,生產力只貢獻四分之一。
3. 2012年,生產力只貢獻了六分之一的GDP成長。
這兩個研究雖然時間範圍不盡相同,但是結論一致:2008年後,中國的生產力短期內無法貢獻經濟成長。
那麼可以增加經濟成長的,只剩下實體資本與人力資本。
實體資本
因爲邊際資本產出率低落,所以實體資本也難以如過去般大量貢獻經濟成長。所謂邊際資本產出率是指每生產一個單位的GDP需要多少個單位的新增加資本投入,其數值在2007年時是3.5,2016年是6.3,代表要達成過去的成長,要多投入80%的資本,根本就不可行。
人力資本
經濟成長等於勞動力成長與勞動生產力成長。
先看勞動力成長。中國過去的高速經濟成長很大一部分來自人力大遷徙,勞動人口由農村遷往城市,勞動人口從6億增加到10億,勞動參與從人口的60%增加到75%。
問題在於中國農村勞動人口已經從70% 降到30%,非國營勞動人口比例從0%增加到83%,而且已經過了路易士拐點,也就是勞動人口已經在逐漸減少,人口紅利不再。
那麼只剩下勞動生產力成長了。
根據Li 等人的研究(見下圖),過去世界各國所得與教育的關係一直相當穩定,中國已經由落後世界平均趨勢到目前已經與世界趨勢相等(也就是已經落在迴歸線上),因此勞動生產力的增長貢獻,也已經差不多到頂了。
綜合以上,中國今後的經濟成長估計大概就在3%上下,當然3%是平均,每年會隨景氣循環互有高低,但是所謂的6%應該是明顯高估了,今後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大概只會略高於臺韓等亞洲國家。
因此中國今後的經濟成長估計,或許3%是一個參考指標。
加入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呢?
▲川普透露11月可能與習近平在智利簽署貿易協議。(資料照/路透)
如上所述,2008年歐美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不僅令中國政府覺得可以擴張世界,與美國一較短長,也因爲挽救金融風暴,大量投入在低生產力的領域,結果拯救了金融危機,但是卻造成兩個後果:
1. 生產力大幅萎縮。
2. 債務大幅增加。
前者產生包括鬼城在內的一系列低成效的投資,後者導致中國總債務可能超過GDP的300%,以致有本土金融風暴的危險。
美中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估計佔GDP 的1.12%,當然若川普繼續施加壓力,可能影響數字會增加,但是估計也不過1.5%上下。
不過這個影響的「大小」感受,其實受到中國實質GDP增長數字的影響很大,當你認爲中國GDP成長有6%時,1.5%看來不大,但是若你認爲中國GDP成長僅有3%時,1.5%就已經是中國成長的一半了。
不過川普團隊從一開始關注的焦點就在於促使全球價值鏈遷移中國,以及以智慧財產權控制技術外移中國。這不僅對於中國的生產力增長產生壓力,更可能因此造成失業率增長乃至引爆中國的本土金融風暴。
目前的確有若干證據顯示中國的房地產有泡沫化危機、中國可動用的外匯存底不若帳面上顯示充裕、若干地方政府財政出現困難、企業債務攀升等現象,但是是否會因此出現明斯基時刻,仍在未定之天,這也是美中貿易戰帶給中國最大的亡國感來源。
熱門點閱》
►大陸經濟下滑 臺灣有辦法倖免於難嗎?
►香港會成爲全球最大隻黑天鵝嗎?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