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之廣西/壯族、太魯閣族共譜「壯太錦」 外銷法義盼勝過LV

壯太錦結合文創制成旗袍。(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曾俊豪/廣西報導

壯錦」是廣西壯族手工織品設計風格粗獷、色彩豐富,與花蓮太魯閣錦有諸多相似的圖騰工藝。多年前一次因緣際會,壯錦與太魯閣錦碰撞出火花,造就「狀太錦」的出現,在廣西當地已陸續開發文創商品,包含包包、旗袍等,銷往香港瑞士法國義大利等地。

美惠(Yuli Taki)是花蓮秀林鄉太魯閣族的原住民工藝師,她表示,2010年自己受邀到廈門參訪,認識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吳偉峰,「當時我們對織布織錦有聊不完的話題,於是相約尋找兩地織棉根源。 」

▲花蓮太魯閣族原住民工藝師連美惠(Yuli Taki)。(圖/記者曾俊豪攝)

2012年開始,連美惠便跟着吳偉峰走訪廣西龍州、大新等地區,考察壯錦的原料材質工藝技術圖案紋飾和傳承情況,並與各地的「織娘交流,最終確認壯錦和太魯閣錦在材質、工藝、圖案和功能用途方面都有極高相似度。

連美惠表示,壯錦和太魯閣錦共有7個相同的圖案,只是太魯閣族的用色彩虹7原色爲主,壯族的用色則是更爲豐富,在團隊努力下,最終將相似的圖案融合織成象徵兩岸濃情的「壯太錦」。

▲壯太錦用色活潑大膽。(圖/記者曾俊豪攝)

採訪當天,南寧博物館內展示了「壯太錦」的各種文創商品,包含圖騰多樣的綢緞運用壯太圖鰧的旗袍以及包包、手帕等小型商品,每一樣都充滿時尚元素。連美惠說,目前壯太錦的產品已經銷往香港、瑞士、法國與意大利等地,

她指出,中國大陸有四大名錦,壯錦就是其中之一,「希望透過創意與文化的結合,將壯太錦打造成第五大名錦,因爲壯太錦的工藝、美觀以及文化底蘊,處處都不輸LV、GUCCI等國外品牌。」

目前廣西與臺灣均建立「壯太錦」產業基地,臺灣設在花蓮縣秀林鄉,廣西澤在南寧的西鄉塘區成立「桂臺壯太織繡研究生產基地」、「桂臺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

▲廣西壯族婦女製作渡河公。(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