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組產業鏈 陸學者批行不通

大陸供應鏈完整難被取代,圖爲4月3日,湖北襄陽江山重工工人在工作。(新華社

臺日歐共同舉辦供應鏈重組論壇左至右爲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歐盟駐臺高哲夫、AIT處長酈英傑外長吳釗燮、日駐臺代表裕泰。(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尚道社會研究所研究員曹朝龍27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最近美臺歐日與澳印日各有一關於「重組產業鏈消息,引起輿論關注。美國政府試圖「全面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打造一個所謂民主國家的產業鏈,這不僅違背了產業鏈形成的市場經濟規律,也不符合中國經濟過去40年發展的事實

文章表示,兩個「重組產業鏈」,一個是美國在臺協會臺灣外交部經濟部歐洲經貿辦事處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合辦的「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另一個是澳洲印度和日本3國貿易部長虛擬會議,決定啓動「供應鏈韌性倡議」(SCRI)。

美企迴流沒市場

曹朝龍說,這兩個會議都是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下召開,似乎有意配合美國主導的重整全球產業鏈、「遏制中國」的戰略外界評論也認爲這兩場會議均發出了以政治理由實現產業鏈「脫鉤」的訊號

文章稱,然而,據統計,美國在華投資企業約6.7萬家,約60%爲製造業領域,相當一部分,像是藥業巨頭輝瑞在華分公司,更多是在中國採購、中國生產、中國銷售。這些在華企業在生產上與美國聯繫不大,只是把鉅額利潤匯回美國。這些美企的市場本來就在中國,若搬回本土,既不可能在美國生產再運到中國銷售,又不可能在美國銷售,因爲美國本土供銷原處於平衡狀態

中美貿易續增溫

此外,中國8月分對美出口同比增長了20.0%,較7月提高7.5個百分點,升至年內最高;自美國進口增長了1.8%,當月對美貿易順差爲342億美元,同比增長27%。可以看出,即使面對美國的全方位打壓,中美貿易數字也遠遠超過了預期。

曹朝龍認爲,但是,由於美國接下來還可能採取包括建立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小圈子」孤立中國等各種手段短期內會對中國的企業製造障礙,對國民經濟造成一定傷害。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些困難又是暫時的。凡是違背經濟規律的行動很難有持久性。用意識形態拼湊的產業鏈,最終會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