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裁之下,如何擺脫汽車芯片被“卡脖子”?
導讀:“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關注,已經從‘有沒有’進入到‘好不好’的階段。”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12月20日,由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聯合主辦的大軍山·智能汽車科技大會(2024)在武漢舉辦。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會議上表示,汽車行業已經繼電動化之後進入了全面智能化時代。
“智能化的發展速度可能會遠遠高於電動化的發展速度,未來的一到兩年很可能不存在不智能的汽車。”張永偉表示。
怎麼發展汽車芯片?
客觀來說,智能化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從底層來說,汽車芯片是汽車發展智能化的基礎。“走向智能化之後,汽車就變成了越來越具有半導體屬性的產業。到了智能化時代,芯片將會像電池一樣成爲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永偉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12月3日發佈聲明稱,美國政府隨意修改管制規則,嚴重影響了美國芯片產品的穩定供應,中國汽車行業對採購美國企業芯片產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動搖,美國汽車芯片產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
“爲保障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協會建議中國汽車企業謹慎採購美國芯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出建議。
由此可見,如何擺脫汽車芯片被美國“卡脖子”是發展汽車智能化的重要前置條件。對此,張永偉給發展汽車芯片提出的建議是“一降兩提升”。
張永偉表示,“一降”指的是在汽車芯片中,降低先進製程的佔比。他認爲,這是擺脫我國汽車芯片受到限制的核心要素。
“因爲汽車芯片雖然逐漸走向先進製程,但總體還是成熟製程更多,對汽車行業來講,對汽車製程不能再走移動終端的路徑,即使是一些決定大腦的大算力計算芯片,也最好通過架構和設計創新來擺脫先進製程的依賴,擺脫我們被別人‘卡脖子’。”
“降低先進製程的佔比,基於新架構用成熟製程解決先進性問題。”張永偉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車載芯片的本土化雖然有所進步,但國產芯片的總體佔比仍不算高。數據顯示,目前進口車載芯片的佔比仍然接近90%。
張永偉表示,要實現穩定的供應鏈,一是要提升和支持跨國芯片企業在中國的本土化率,特別是在本土用成熟製程實現本土製造;二是要支持本土企業實現對海外芯片的替代能力,增強國產芯片在汽車芯片中的佔比。
不可錯過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座艙智能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也直接和用戶的日常使用體驗息息相關。張永偉表示,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錯失了發展國產操作系統的巨大機遇。
“汽車操作系統不能重蹈智能手機覆轍。”張永偉表示。
張永偉認爲,汽車操作系統不止管理信息,還管理行爲,它的意義遠遠大於手機。但是從目前來看,車載自主操作系統的裝車率還很低,僅有不到10%。大量智能汽車將來很可能需要切換外部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切換成本很高,其安全風險也不可低估。”張永偉表示。
張永偉認爲,和先進製程的車載芯片不同,車載操作系統並不存在“卡脖子”的限制,我們本土企業的水平其實和跨國企業在同一量級。在他看來,國產操作系統的堵點在於“上車難”。
“應該加快推動本土操作系統在增量汽車上加快上車,要避免汽車操作系統重蹈手機行業的覆轍,這點具有極端的戰略意義和極端的緊迫性。否則未來產業的切換成本太高、切換風險過大。”張永偉表示。
發展智能化的關鍵
除了底層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張永偉認爲,發展汽車智能化很多工作並不是靠汽車本身能夠完成的。
“實現智能化,汽車之外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張永偉認爲,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如果不去佈局汽車之外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這個產業很容易成爲一個沙灘上的工業,缺乏根基,缺乏支持。
三大基礎設施指的是大數據平臺、大算力支持,以及新型智能路側基礎設施。
對於第一點,張永偉認爲,企業往往不缺少開發模型的能力,最缺的是訓練模型的數據。
“這個數據在目前看來靠單一企業很難匯聚。所以如果能夠匯聚海量級的高質量、高標準的數據,就爲吸引智能化的企業製造極大的磁吸效應。”張永偉表示。
對於第二點,算力資源成爲智能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張永偉表示,從目前來看,很多地方已經優先向智能汽車科技企業開放共享的算力資源。
對於第三點,張永偉稱智能路側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和汽車智能化的發展相輔相成。推動廣覆蓋、低成本的路側設施建設可以形成城市“車-路-雲”的系統。
而展開想象力,張永偉認爲,智能化的增量部件和新型零部件行業(如智能車燈)是整車的智能化之外要重點推動和佈局的領域。
舉例來看,以往普通的汽車大燈售價可能在千元左右,但由於智能化的加持,一個搭載了AI控制芯片的智能大燈售價可能會高達1萬、2萬,甚至高達3萬元。
在這之外,汽車智能化的邊界也在進一步拓展——如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都是智能汽車產業技術向外溢出而可能會帶來的可能性。
“我們發現這個行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趨勢——智能汽車‘在路上’我們把它叫智能汽車;‘升上去’就是低空產業、飛行汽車,很多低空產業的核心技術來自汽車智能化。”
張永偉表示,有智能汽車技術的企業很可能會帶動低空的先進技術和更加智能的智能產業,因此“升上去、立起來”是智能汽車產業聚合型的一個重要的關聯產業。
回到汽車智能化的領域,張永偉認爲,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關注,已經從“有沒有”進入到“好不好”的階段。而這樣的變化就意味着,汽車智能化已經進入到了確實要靠核心競爭才能打贏這場發展之仗的新階段。
“因此,繼續沿用一些行業早期靠造概念、炒噱頭來發展智能化的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張永偉表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