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多元性

李福生

美學大師蔣勳在其文章中有段文「美,不是遵奉與模仿。美,毋寧更是一種叛逆,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叛逆知識的僵化呆滯,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自己習以爲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

前述文字,與「殘缺」是「至美」,有着異曲同功之妙,誰說美一定要漂漂亮亮的呢?其實,這是從另一角度審視「美」,它告訴世人腦筋學會「轉彎」來看事情,纔不致固執僵化於窠臼,成爲「窺天井蛙」。

曾經,散步路過老街遇見過一位缺手、足的婦人,其夫正推着載她的輪椅散步,兩人同遊於老街,鶼鰈情深,流露出這世間夫妻至愛,這一幅景象美不美呢?當然美;會不會因爲婦人的「殘缺」而稍減美感否?當然不會,反而因此更加的美,因爲這是由人世間難得的夫妻親情彩繪出的人生圖像,精緻而感人

通常,美不美有其普世的標準,但卻沒有絕對的標準,所以,有人認爲蔡依林很美,有人則認爲楊承琳很美,也有人認爲蕭亞軒美女,我想,她們都是美女,不僅由外貌而得,更重要的是,她們的成功故事都是塑立努力不懈的典範,這種內涵的美,並不會轉瞬即逝,反倒歷久彌新,可以永存

不久前,媒體香港引進的「事業線」一詞,「事業線」就是「乳溝」,媒體不避諱的炒作事業線,彷彿只要女明星露出事業線,即可成功搏到版面,此種透過身材來取悅男人與強化女姓的附加價值,呈現出男性沙文主義餘毒,亦壓迫了女性展現多元能力空間,所以,泰戈爾有言「你可以從外表美來評論一朵花或一隻蝴蝶,可你不能這樣來評論一個人。」。

由談「美的可能」,便不可忽視美育的重要,《羅蘭小語》有段話「美育是優美情操的培養。有優美的情操,自然不屑爲惡,不屑與污濁爲伍,不屑作奸犯科。」也就是說,真正擁有美的人,並不是容貌美麗,而是心靈的澄澈,這才真正所謂的「美」。

故而,美不應只是面貌的姣好,衣裳的亮麗,它更重要的意義,應在於心靈思想的善良與高尚,讓我們能理解生活的種種內涵,甚至呈現出生活真正的本質,讓人們願意勇於去追求與體驗

談到這兒,歌德的一段話,頗富哲學蘊味「美其實是一種本原現象,它本身固然從來不出現,但它反映在創造精神的無數不同表現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樣豐富多彩。」這是跳脫單以容貌論美的狹隘論點,可以想見的是,這世間其實處處充滿着美的人事物,就看有心人如何去發覺了。

或許,有人會說長得漂亮即是美,這種論調,我絕對認同,然而,畢竟容貌會隨時間老去,但擁有高尚品格道德的人,他們的心卻是永遠的年輕與美麗,而這毋寧纔是美的真諦,相信,如此的描述亦是會得到不少共鳴的。

作者李福生,現居彰化縣鹿港鎮,自由撰稿人。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