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擔當之行”:開闢濱州發展全“新”天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0日訊 今年以來,濱州上下錨定“發展、科創、開放、服務、文化、環境、民生、平安”八大領域品質追求,落實“擔當之行”,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社會各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更大躍升、更大發展。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在沾化臨港產業園,獨特的“漁、鹽、光”複合模式將高標準的光伏電站建設在鹽鹼養殖水域上方,一排排比肩接踵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形成一片連綿的光伏“海洋”。宏燁新能源有限公司的2G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02億元,是目前全球單體最大的漁光互補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爲全省“漁光互補、源網荷儲”示範基地重要組成部分,成爲魯北鹽鹼灘塗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重要一環。
沾化宏燁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項目負責人張月偉告訴記者,該項目創造了“兩個最大、兩個最快”。全國單體最大的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全國最大的220kV升壓站。不到一年時間,累計併網1030MWp。
以項目建設之“旺火”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今年1-7月份,濱州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列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7%,連續50個月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民間投資佔比64.5%,較2022年底提高2.3個百分點。
傳統能源加快轉型,清潔能源加快替代。濱州着力打造國內一流鋰電基地,規劃建設“一港四園”,建設全國最大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目前,每年可生產各種風電鑄件30萬噸、結構件3000套,其中風電輪轂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1位,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羣加速崛起。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姚振祥介紹,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特色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加快實現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全力構建起濱州製造“1122+N”的 產業發展體系。
上半年,濱州“四新”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列全省第1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6.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6.4%,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科創動能。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健康、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金屬板材、商用廚具、繩網等特色產業享譽海內外;氫能、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加速佈局。去年濱州工業營收達到1.4萬億元,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發展新優勢正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的突破。濱州堅持以質取勝,通過標準化建設,打造了一個個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叫得響的大品牌、好品牌,有53項產品產量或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15項位居全球第一;培育了1家世界500強企業、5家中國500強企業、6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9家中國製造業民營500強企業;有13個省長質量獎及提名獎、17家“好品山東”企業;23家企業入圍“中國品牌價值榜”,上榜企業數量、品牌強度、品牌價值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第3位;67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高端品牌名單。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也是“民生之基”。濱州創新實施“0543”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夯實糧食單產提升基礎。正是得益於這項工程的大力實施,濱城區楊柳雪鎮積極推動轄區企業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教授工作站”,投資5000萬元建設試驗示範田及育種項目,選育“農大”系列等30餘個多抗性品種,並與種糧大戶簽訂協議,全力推進耕地繁育良種,帶動了更多農戶增產增收。
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黨委書記張京楠告訴記者,他們依託國家級合作社和中國農大教授工作站,力爭全域糧食平均單產提高10%,加大當地農產品品牌建設力度,打造優質品牌,將農產品優質品牌變爲價格優勢,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帶動更多羣衆產出好糧食,賣上好價錢,探索出“齊魯糧倉”建設的新實踐,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發展品質更高”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突出績效導向,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濱州市政協黨組成員、濱州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鬍雲江介紹,近幾年,市民生支出資金始終保持財政總支出的80%左右,通過壓減一般性支出,堅持長期過緊日子的要求,把有限的資金更多的用在民生上、用在“刀刃”上。
一組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濱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3%,高於城鎮居民增速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底的1.93縮小爲1.71。
濱州上下錨定“八大”品質濱州建設追求,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社會各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更大躍升、更大發展。上半年,濱州GDP總量達到1580.04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3和0.5個百分點。濱州市萬元GDP能耗比2021年累計下降28.99%,提前兩年完成了“十四五”任務目標。
濱州臺 李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