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際夫專欄/保證獲利?沒這回事!

羅際夫談理財/基金投資

年紀愈大,愈覺得跟老朋友相聚是一大樂事,那天,與認識三十多年的國中同窗天南地北聊得不亦樂乎,也交換了這些年來的投資心得,其中有人提到自身這一兩年投資共同基金的經驗,我的職業病發作,問這位同學爲何想買基金,他回答:因爲理專說,保證獲利比定存好,於是他就乖乖聽話買了,其實同學的獲利還可以,也的確比定存好,不過,他的回答當下就讓我決定要在本週的文章中好好聊聊「保證獲利」這件事。

讓我們先倒帶到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前幾年,當時各銀行保險公司都瘋狂推銷所謂的結構商品業務人員連什麼是結構債都不知道,一樣可以把業績做得嚇嚇叫,因爲只要搬出「這個商品就像定存,可以有穩定獲利,利息又比定存多」的標準話術,就說服了很多定存族把錢搬到結構債相關商品上,起初獲利真的也還不差,但金融風暴一發生後,不但之前的獲利全吐了出來,連本金也所剩無幾。

如果再把時鐘再往前撥,有點歲數的人或許還記得1990年代時發生的「鴻源事件」,當時的臺灣因爲能投資的商品不多,於是有人喊出「保證每月有豐厚利息」的口號時,衆多民衆捧着錢,「呷好逗相報」投入了臺灣的「龐氏騙局」,終致血本無歸。

世上到底有沒有保證獲利的投資商品?有,但我認爲只有一項,就是定存,錢存銀行,每年可以領多少利息,都天都揭露在銀行的大廳,只要銀行不倒,就保證你的本金拿得回來,也領得到利息,就算銀行倒了,在一定額度內,還有存款保險會負責,保證你拿得回本金。

除此定存之外,沒有一項投資商品可以保證獲利,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想獲利高,就要承擔高風險,這就像太陽東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樣,是不變的道理。但「保證獲利」這四個字實在誘人,特別是在利率如此低的年代,更容易被操作成促銷金融商品的宣傳話語

與「保證獲利」一樣有異曲同工之「不妙」的就是保單的「預定利率」,很多人都以爲預定利率就是保單到期後你能夠拿到的資金報酬率,而業務人員也就順水推舟,不多作解釋,但其實保單的預定利率就只是預定,絕不是保證,因爲保單到期能拿到多少錢,還牽涉到保單費用,利率變動…等等因素,等到保單到期後,連本帶利算一算髮現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已經來不及了。

那天與同學相談甚歡,臨別前半開玩笑跟他說,下次再有業務人員跟他推銷保證獲利的商品,請他用白紙黑字寫下,如果屆時無法達到承諾的獲利,請他賠,要要不然,也可以跟金管會說你碰到的情況,金管會也一定會「好好照顧」這位業務人員。

再說一次,除了定存,世上沒有保證獲利這種事,而”像”定存,它畢竟就不是定存,千萬不要隨便碰“僞“定存的商品。

羅際夫:現職:正聲廣播電臺財經早知道」節目主持人經歷:1. 《民生報》理財組記者2. 《Smart智富月刊》主編、採訪主任3. Ettoday 東森新聞報財經組召集人、組長4. 中央廣播電臺「智富理財風」共同主持人5. 駿利先機等基金公司總代理投顧研究企劃部副總6. 荷寶投顧研究企劃部副總7. 電視臺財經節目中擔任評論員著作:1. 《定時定額基金理財手冊》2. 《第一次買債券基金就上手》3. 《共同基金學習地圖》4. 《買牛奶還是買蛋》5. 《只買好基金— 羅際夫帶你放心買,安心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