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物學家:中華小熊貓和喜瑪拉雅小熊貓是兩個「不同物種」
中國保護生物學家、科學院院士魏輔文日前帶領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發現了「中華小熊貓」和「喜瑪拉雅小熊貓」兩者間有非常明顯的遺傳差異,也就是說兩者間並非同一物種的兩個亞種,而是「兩個物種」。
根據《光華日報》報導,小熊貓長相可愛,且由於全身幾乎都是紅毛,因此許多人也稱爲「紅熊貓」或「紅狐狸」。不過研究指出,過去經常將小熊貓區分爲兩個亞種,分別是臉偏紅、尾巴白環明顯且分佈在四川、雲南、緬甸的「中華小熊貓」;另一個則是臉偏白、尾巴白環較不明顯、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西藏、尼泊爾、印度和不丹的「喜瑪拉雅小熊貓」。
▲中華小熊貓。(圖/美聯社)
由於兩者長項相似,過去普遍認爲是同一物種,因此許多動物園都會將兩者混在一起養。但魏輔文的團隊日前分析了7個產地共65只的小熊貓,發現了中華小熊貓和喜瑪拉雅小熊貓的遺傳差異極大,應該是因爲地理變遷和地勢阻擋的關係導致兩個物種在25萬年前就開始不同的演化。
不過在環境變遷、棲地被破壞、盜獵等各種情況下,小熊貓被國際保育組織列爲「瀕危等級」的保育動物,全球野生總數量加起來不到1萬隻,如果又將小熊貓分爲兩個物種的話,單一物種的數量可能會更少,繁殖研續族羣也會受到影響。研究團隊也初步判斷目前在這兩個物種之間又以「喜瑪拉雅小熊貓」更受威脅,因爲牠們的族羣數量和棲地環境都比較危險,在小又封閉且脆弱的族羣規模中,喜瑪拉雅小熊貓會面臨更嚴峻的生存困境。
▲喜瑪拉雅小熊貓。(圖/美聯社)
因此研究學者也建議,如果在「喜瑪拉雅小熊貓」和「中華小熊貓」是不同物種的前提下,全球各地的動物園和動物研究中心都應該避免將兩着「混養」,並希望可以聯合全球動物園一起重新整理小熊貓的遺傳譜系,更有利於之後的保育、覆育和研究等。
小熊貓在中國則是屬於「國家二級保育類動物」,野生數量大概只有約3000只。不過儘管中國法律明訂禁止獵捕、飼養小熊貓,但仍然時不時傳出許多人獵殺小熊貓來獲取它的皮毛。另外,小熊貓和大衆熟知的大熊貓沒有任何關係,小熊貓的自然出生率極低,通常一年只會生一隻或一對雙胞胎,且野外死亡率很高,因此數量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