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社會無現金化 紙幣不會消失

民衆街市小吃支付寶掃碼付款。(新華社資料照片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宿舍樓內,學生可用手機下單或支付使用洗衣機。(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地鐵一名乘客使用支付方式刷碼進站。(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支付發展快速,多數人認爲其將越來越接近爲「現金狀態的國家。(設計劃面)

據全球研調機構益普索(Ipsos)7月發佈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行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上半年大陸行動支付在手機網友中的滲透達到92.4%,行動支付用戶的規模約爲8.9億。這意味着貨幣的無現金化在大陸居民的日常消費行爲中,正在越來越普及。不過有專家指出,從貨幣的匿名性需求以及潛在風險等角度來看,紙幣短期內並不存在「消失」的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對「無現金」社會概念提出明顯的反對態度人行此前公告強調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並指出所有單位個人在接受現金支付前提下,鼓勵採用安全合法非現金支付工具。並明令禁止炒作「無現金」概念的行爲。

紙幣發行 維持正成長

實際上,每年人行都會例行要求各地金融機構上報現金流通使用情況,以決定來年紙幣印刷發行量。《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從初步的調研結果看,雖然紙幣發行計算複雜,但由於貨幣發行量保持穩定成長,紙幣發行預計依然保持正成長。

一位接近人行調研課題組人士表示,人行決定貨幣發行量的核心因素生產力,考慮生產力情況、通膨等因素情況下決定貨幣發行量。再考慮貨幣流通速度與原有流通紙幣的損耗情況,決定每年的紙幣發行量。考慮到目前貨幣發行量處於較穩定增速,紙幣發行也將維持正成長,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緩。

分析人士表示,消費者直觀的感受是生活中使用紙幣減少,日常消費的紙幣流通減少,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感受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紙幣現金結算只是社會資金流動中很少的部分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國庫目前大部分現金流都是透過銀行系統進行結算的,銀行系統雖然很少直接轉移現金進行清算,但銀行依然存有大量的現金,這部分現金不會隨意消失或者收回。貨幣發行量增加,國庫和金融機構理論上持有的現金會隨之增加。

紙幣消失 存許多阻礙

此外,在民間日常結算中,因爲大陸人口衆多,仍有相當多地區依賴現金結算。從各網點現金業務情況看,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城市網點的櫃檯、ATM取現業務增速下滑甚至部分網點出現了負成長,但在經濟發展程度一般的城市和城鄉,這一趨勢並不明顯。如果紙幣必須消亡,這個過程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某城商行相關業務人士表示,紙幣的本質是匿名貨幣,因爲這種匿名的特質,實際業務中,對於紙幣的需求依然存在。尤其在一些強調交易匿名性的領域,紙幣依然是主要使用對象,且這一需求並不在少數。目前感受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紙幣使用和流通率下降,更多的是「貨幣無紙化」的體現,而非紙幣的「消失」。同時,法定數位貨幣尚未問世,行動支付的普及背後對接的仍然是傳統的貨幣體系,並未對現有貨幣發行產生顛覆性的改變,更多的是對消費習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