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防學者:認清新一輪「歐亞波」向心攻勢

國防學者籲,認清新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外溢的向心攻勢。圖爲2019年12月26日聖彼得堡,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第二艘636.3型潛艇下水。(新華社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楊育才28日在陸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今年秋季以來,歐亞地區危機事件頻發,先有位於新東歐的白羅斯政治動盪驟起,後繼之以中亞國家吉爾吉斯發生政權更迭。這一系列事件有着美西方從多個方向俄羅斯實施戰略圍堵和全面施壓的地區政治背景,反映2014年烏克蘭第二次「橙色革命」後美俄地區戰略對抗與爭奪加劇的新動向,是新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向心攻勢和向着混合戰爭方向升級邏輯結果,並很可能進一步外溢輻射,產生更加廣泛而深遠的國際政治影響。

楊育才認爲,考察新世紀以來歐亞地區政治,顏色革命危機事件的連鎖羣發輪動效應。新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證明西方策動顏色革命和發動混合戰爭的地區和全球戰略具有長期性,也存在一定規律性

有鑑於此,有必要在關注同時,加強對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亞太和中國周邊地區顏色革命風險的評估和預測,以便及時和超前發佈預警資訊預先佈局和採取防範應對措施,贏取先機和保持戰略主動。

楊育才表示,首先,歐亞地區的系列危機事件具有顏色革命性質,或與顏色革命深度關聯。白羅斯早在上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的2006年就曾遭遇圖謀未遂的「矢車菊革命」。此次反對派總統大選之機發起街頭政治攻勢,是受西方意識形態浸染、合法政權及制度遭受日侵月削的結果。

亞美尼亞在此次納卡衝突之前,亦有過一次嚴重的權力變更,2015年的政體變動和2018年的政權更迭,與近年來外部滲透有密切關係。吉爾吉斯在突發暴動中發生政治失序已經不止一次,2005年「黃色革命」及後來的政壇變化和政局動盪,是在部族和地區矛盾基礎上引進西式民主制度的水土不服反應,也與美國爭奪中亞的地區戰略和外交政策有直接關係。

楊育才稱,其次,新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事件帶有混合戰爭的特點,突出表現在街頭政治得到經濟、金融、外交制裁和相關戰場直接軍事壓力的配合。

針對白羅斯政權,美國及北約盟國在白羅斯西部和北部邊境發出直接軍事威脅警告盧卡申科不得對反對派採取鎮壓行爲。在南高加索地區,顏色革命的目的是爲了將地區國家剝離出俄羅斯主導的地區安全和一體化機制。在吉爾吉斯的動盪直接表現爲街頭暴動和佔領國家權力機關,國家政治陷入癱瘓。

楊育才指出,新一輪「歐亞波」顏色革命是針對俄羅斯的向心攻勢。系列危機事件發生在俄羅斯周邊地區,而且主要是俄白聯盟、集安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的重要成員國。以解構歐亞地區安全和一體化體制爲直接目的。企圖投下催動俄本土爆發顏色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