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多重目標 對經濟下跌容忍度增加

首先,恆大財務問題並非事出突然。風控較佳的供應商早自2020年上半年就陸續停止合作,2021年9月危機之所以迅速升溫,在於金融體系執行層面有些矯枉過正。在2015年至2017年房地產的上漲週期,寬鬆的信貸環境和快速增加的槓桿操作,使得龍頭企業迅速擴張,造就了房市的榮景和泡沫。

這一輪房地產調控,與以往不同的是,融資管道被徹底卡死。從房地產主要融資管道觀察,經過2018年正式公佈的資管新規整治之後,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峰值下降人民幣20兆元;2021年資管新規的三年過渡期即將屆滿,整體融資規模仍持續收縮。

銀行貸款部分,2020年下半年推出的三條紅線政策,雖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中之前完成降負債的目標,但因銀行體系對於風控要求趨嚴,加上總量減少(2021上半年新增開發貸款與同期相比下降48%),高負債房企想取得資金,可謂難上加難。

發債貴、發債難,金融體系表內外融資同時縮緊,連銀行過去偏好的房貸業務2021上半年都減少了9%,審覈時間也由過去的一個月拉長至二至三個月,累計房地產銷售量因而開始下滑,造成開發商去化率和回收款驟減,於是點燃這一波債務危機。

限電限產措施,在9月中旬成爲另個關注的焦點,其背後的觸發因素值得探討。首先,是地方政府的季底績效考覈。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2021年單位GDP能耗應降低3%,「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則降低13.5%,但考覈力道從過去五年一次變成每季預警。2021年地方政府主要績效目標爲GDP增長、疫情防控和能耗下降;但在上半年經濟復甦較快的背景下,能耗下降成爲最難達成的指標。

其次,是煤炭供應不足,以及再生能源尚無法穩定供應。2021年1至8月,全社會用電量年增13.8%,發電量年增11.3%,但煤炭產量年增僅4%,水電發電量又因氣候因素下滑,即使全力發展太陽能和風電,但在特高壓和儲能還沒有成熟配套的情況下,無法解決新能源供應不穩定的本質。加上進口煤又受到地緣政治、疫情、氣候與運費高漲的限制,供需失衡與減碳趨勢成爲短期矛盾。

最後,則與國際政治有關。大陸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2021年即將召開的G20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必須面臨檢視初步努力和成果的壓力。多重因素影響之下,9至10月是降低能耗最重要的時間窗口。

由於消費降速、原物料價格維持高位、房地產銷售大幅走弱、加上限電限產措施,均顯示短期內經濟增長動能將持續惡化。即使基期因素導致上半年GDP增長高達12.7%,可以提高當局對下半年經濟下跌的容忍度,筆者仍然悲觀看待大陸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

從投資人的角度而言,可以觀察幾個重要轉折點,以尋求逢低佈局的機會:一、流動性即使沒有大幅反彈的動力,卻如預期在第四季觸底。二、地產政策就算沒有大幅放鬆,但如三條紅線期限延長、銀行對房貸審覈加快和放鬆、土地價格持續下跌等,都會是正面的信號。三、煤炭產能審覈與開出、允許電價浮動、火電廠簽訂長協、支持新能源發電的政策持續推出(比如9月試點的綠電交易溢價)。四、中美關係有微妙的正向變化。